2024/01/08

[生活] [咖啡] 高階手搖磨豆機指標 Comandante C40 MK4 開箱

自從有了戶外手沖咖啡需求後,我不斷思考著下一台高品質手搖磨豆機的選項,這幾年間 Comandante C40 幾乎可說是世界咖啡大賽選手的御用磨豆機,也順理成章成為我的口袋清單之一。它的好與壞,網路上已經有太多文章和影片做討論,本文則會以自己的觀點看待這台 C40 MK4 的特色。


第三波咖啡浪潮帶動精品咖啡的成長下,能買到越來越多高品質、以及特殊處理法的咖啡豆。在講求咖啡品質的路上,磨豆機是影響咖啡風味的一大關鍵,研磨形式也有非常多種,刀盤種類分為平刀、錐刀以及鬼齒,材質則有金屬或陶瓷。不同的磨豆機所研磨的咖啡粉,即使用相同沖煮器材和沖煮方式,風味也會有所差異,因此鑽研咖啡沖煮的玩家,投資磨豆機升級風味是相當合理的行為。

過去我也曾認為選好咖啡豆就好了,磨豆機只要有基本程度的錐刀或平刀、不是砍豆機就好了,即便家中換了針對手沖需求的 Kalita NEXT G 電動磨豆機,但戶外使用上都還是以便宜的 Prolex Mini 手搖磨豆機為主,直到發現在戶外始終無法重現家中沖煮的咖啡風味,才發現手上這台手磨無法滿足淺培豆的研磨需求,造成咖啡粉粒徑不一、細粉量過多,是無法萃取出好的咖啡風味主因。

玩過各式咖啡沖煮器材後,應該都會認同磨豆機是最值得投資的一環。

經過幾輪測試後,以相同的沖煮方式及基本原則下,我個人對於器材對於咖啡風味口感影響的認知比重看法:(主觀認定)

磨豆機 >> 咖啡豆 >>>> 水溫 水質 濾杯形式 沖煮手法技巧

到底是咖啡豆重要還是磨豆機重要,我會說都重要。硬要在兩者間相比,用好的磨豆機去磨普通的豆子,有機會激發出豆子潛能喝到比預期更好的風味,但是用差的磨豆機去磨好的豆子,八成只會完全浪費掉那隻好豆子。

如果將咖啡當作科學實驗,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一次只設定一項變因,會發現磨豆機對於整體風味的影響比想像中還要明顯。你可以透過改變濾杯種類(流速)、水溫、沖煮法(萃取)去調整咖啡風味,磨豆機你可以調整粗細度,但無法調整磨豆機的粒徑分佈曲線,它是你這杯咖啡是否能贏在起跑點的關鍵之一。

豆子磨的好,咖啡沖到老(誤)

這十幾年間手搖磨豆機的進化速度飛快,歸功於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誕生更多咖啡嗜好者,引領更多品牌投入高品質手搖磨豆機生產行列;加上近年多家中國品牌陸續加入,推出高品質且物廉價美的機種,讓更多消費者能用較親民的價格。勞倫斯也有入手幾款高品質平價手搖磨豆機品牌,但本篇還是把重點放在主角德國司令官 Comandante C40 身上吧。

在高階手磨領域中,最著名的品牌當屬 Comandante C40 和 Kinu M47 (同時擁有這兩款的人被戲稱是 CM87),另外還有 Mazzer Omega、Etzinger etz-I 等。近年來 Comandante C40 幾乎囊括各大咖啡賽式,例如 2019 WBrC 世界盃沖煮大賽,前五名全部用 C40 參賽,加上多種時尚配色,一直是心中的首選清單之一。

很多人說 Comandante 是厲害在行銷操作,以及用 1/X 的價格就能買到同水準的它牌磨豆機,這我都沒意見。選擇是一件很客觀很自由的事情,當器材到達一定等級價格以上,就會脫離 CP 值的考量,因此我會說只要市面上約新台幣 2000~3000 元以上、具有雙軸承、金屬刀盤、沒有明顯的精度及中軸偏心等問題的手搖磨豆機,大概都能達到 70 分的水準(留個 5 分給對於研磨度的判斷),但要想再往上到 80 分,可能就是要準備超過萬元的預算、往上到 90 分的水準可能要新台幣 10 萬元等級的 EK43,已經不是一般休閒型玩家所能負擔的程度。萬元左右的 Comandante C40,我還負擔的起,所以我選擇了它。

以下先分享簡單的開箱,後續再逐步介紹細節和心得。

第一次見到用這麼大的盒子裝手搖磨豆機,從咖啡展帶回家的路上非常有存在感。

怕大家不知道是 Volvo C40,還寫上滿滿的標語。

標籤封條,對應磨豆機的顏色。

背面有蓋上台灣代理商的印章,早期 C40 台灣代理商定價較高,現在已相當接近水貨價格,加上咖啡展的展場折扣是我決定入手的關鍵。

打開外盒我真的笑出來,廠商自己說 謝謝潘仔 好選擇!

這張圖不知道要搭配什麼圖說,下面一位。

上層給了說明書、原廠保固卡、防滑墊、兩張貼紙,下層鑲嵌在紙盒中的有 C40 本體、手炳、兩個瓶罐。

怕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顏色,特地再印字說明一次。

好的,2023年新色銅礦山實品看起來非常好看,我也是在咖啡展看到實品後變心下單的。

C40 機身直徑達到驚人的 60cm,因此 39mm 內刀盤顯得小巧,造就厚實的外刀盤區域。

萬元等級磨豆機還用塑膠結構,差評!(酸民口吻反串要註明)

接粉杯也算是 C40 一大特色,MK4 版本一次提供玻璃罐和塑膠罐共兩個接粉杯。

簡單外盒開箱到此為止。

購入這款是 2023 年新色 Copper Mountain 銅礦山,在光線不足的時候看起來為深色系,在光線的照耀下則會顯現參雜亮粉的磨砂材質,以及刺眼的 Comandante logo 字樣,悶騷程度直接爆表,讓我看到實體後捨棄原本考慮的黑色和櫻桃木版本。數一數 C40 已經推出超過 20 種配色,尤其 2022 年推出的 Alpine lagoon 湖水綠和 2023 年推出的 Snow White 雪花白,應該會讓許多女性愛好者尖叫吧。

瞧瞧這低調中帶著悶騷的顏色。

MK4 版本改良 MK3 時期最多人抱怨的問題:中軸會卡豆的狀況,換成帶有角度的中軸固定座,讓軸承處沒有機會卡豆。但中軸固定結構依然採用塑膠材質,被一票黑粉諷刺萬元磨豆機還在用塑膠材質。塑膠材質為 Tritan 材質,我現在外出使用的咖啡下壺也都改用 Tritan 材質製品,視覺上有著類似玻璃的通透性,以及更高的食品級安全等級。話說前陣子 Comandante 總算出了全金屬件的 C60,但那價格我還是當作沒看到的好。

MK4 版本的中軸設計,解決 MK3 版本中軸容易卡豆的問題。

接粉杯除了原本的玻璃粉杯外,MK4 版本也多給了一組塑膠粉杯,粉杯顏色則是視 C40 顏色做搭配,對了 Comandante 也有出一大票顏色粉杯讓你額外選購。我的粉杯是配深咖啡色玻璃和透明塑膠粉杯,由於透明塑膠材質靜電效應強,我目前沒有考慮使用。在許多品牌陸續改用磁吸粉杯的潮流下,Comandante 還是使用螺紋材質,好在螺紋只有短短的一圈,我不會覺得特別難拆裝就是了,而且能做出很帥的上粉杯動作。另外粉杯能搭配上蓋變成儲豆罐 / 儲粉罐,對我而言是超級加分,我會早上先磨好咖啡粉,上蓋密封帶去公司手沖咖啡。

可能是我最喜歡 C40 的功能:接粉杯能變成儲粉罐,上班日會先在家磨好咖啡粉,帶去公司手沖。

C40 直徑高達 6 公分,被許多人說太粗不好抓握,即便套上矽膠止滑圈還是不容易握緊。我這款銅礦山表面是粗粗的磨砂材質,個人認為已經有足夠的止滑效果,握不住應該是指力不足的因素。大直徑也讓豆倉宛如一個大型共鳴室,研磨會有獨特的磨豆聲,多了一種空空的聲音,辨識度極高。

C40 直徑達到 6 公分,試圖要人多練練指力。

C40 採用高氮不鏽鋼材質刀盤,高氮鋼材質強度是 304 不銹鋼的兩倍以上,搭配雙微型滾珠承軸設計,達到高穩定、高順暢的研磨。刀盤設計和材質肯定是 Comandante 的絕活,畢竟許多人都笑稱 Comandante C40 是買刀盤送機身,刀盤設計也是許多磨豆機的致敬對象。不過我對刀盤設計沒特別研究,在此不多做評論。

在手沖需求 22~27 格研磨刻度下,肉眼觀察咖啡顆粒都相當均勻,粒徑分布大致算集中,細粉是有但是量不多,手沖出來的咖啡整體風味感受是很乾淨的,有著明亮的酸質,幾乎沒有雜味,細粉這東西是沒有不行、太多也不行。C40 可以換刻度精化調整器 Red Clix 升級套件,讓刻度範圍提升兩倍,又是被一票黑粉狂酸的部分...。

許多人都笑稱 Comandante C40 是買刀盤送機身,使用一陣子後我認同這句話。

 Comandante 官方建議刻度:
  • 5 – 10 適用於土耳其咖啡 
  • 10 – 15 適用於義式濃縮 
  • 15 – 20 適用於磨卡壺 
  • 20 – 25 適用於 V60 手沖濾泡 
  • 25 – 30 適用於 Aeropress 以及 法式濾壓 
  • 30 – 35 適用於卡爾斯巴德(Karlsbad)咖啡壺
我自己的使用刻度習慣,手沖研磨度會依照淺烘焙 / 中烘焙、日曬 / 水洗、濾杯種類在 22~27 格之間游移,多半會從第 23 格開始做增減調整。義式刻度會依照中烘焙 / 中深烘焙、以及粉量在 7~10 格之間游移,從第 8 格開始做調整。如果想玩義式用 Red Clix 升級套件會更容易找到較佳的設定,但最後終究會換其他品牌的磨豆機....。

關於 C40 研磨的粒徑分析,已經有太多人做過測試了,反正我也買不起粒徑分析儀。我只能說 C40 所磨出來的咖啡,是我喝過風味最乾淨明亮的咖啡之一。

C40 最大詬病是研磨效率慢,這一點完全無法否認,但仔細思考廠商肯定比大家都清楚這件事,這設定背後應該是有其意義目的。現在能想到的幾個原因,第一是讓研磨出力更省力,尤其是主打手沖領域多是研磨中淺培豆更加明顯,女性使用者也能輕鬆進行研磨,公司女同事幫忙證實了這一點。第二是較慢的進豆效率,可能減緩或抑制刀盤溫度上升的程度,避免咖啡粉升溫保留完整咖啡香氣。

另一個惱人的是跳豆問題,磨豆到最後階段時,常感受到總有幾顆豆子一直咬不進刀盤,要反覆搖晃磨豆機或逆轉手柄進豆,應該是刀盤角度設計比較垂直讓進豆效率不佳。

七星刀盤,仔細研究刀盤老半天,依然看不出裡頭的學問。磨起來阻力小,但是進豆和研磨效率都比較差,總是要磨很久且最後幾顆豆子常咬不進刀盤中。

精度問題,原廠表示歸零後 8 格內有摩擦聲是正常範圍,我手上這支在 5 格內幾乎都會有摩擦聲,6~7 格有機會出現,第 8 格從未出現過。多數人會將矛頭指向塑膠中軸固定座,但我認為新機狀況下更偏向是滾珠軸承工差、以及中軸偏心所造成的。有中軸的磨豆機長時間使用下一定都會逐漸出現磨損偏擺,等未來幾年出現狀況我再來更新文章。

官方表示 C40 歸零並非刀盤旋鈕硬轉到底,而是手柄能自然垂下為刻度 1 起算,且歸零後 8 格內有摩擦聲是正常範圍,我手上這把在 1~6 格一定會有聲音,第 7 格時有時無,第 8 格起沒有聲音,還真是精準(?)

手沖的感受,如同前面文章所提,整體風味是很乾淨的,有著明亮的酸質,幾乎沒有雜味。對比 Kalita NEXT G 電動磨豆機在風味呈現上乾淨度又提升了一階。

我一直認為喝咖啡跟喝蘇格蘭威士忌很像,都是在喝風味層次的展現。如果說用富士鬼齒磨出的來豆子像是口感厚重、水果調性炸開的雪莉桶豐富風味,C40 磨出來就像是酒色比較淡、細緻調性的波本桶風味。

加碼用 C40 挑戰義式咖啡,使用的是 Wacaco Picopresso 手壓咖啡機,並未升級 Red Clix 研磨精度提升套件。

圖是已經操作完變成咖啡餅的狀態。耗費大半包咖啡豆之後,大致測試出在 Wacaco 原廠 18 克粉量設定下,使用第 7~8 格,搭配稍重手的填壓力道能做出 Crema,但 C40 刻度格數明顯不太足夠對應義式需求,且 18 克咖啡豆要轉上 300 圈覺得在像在上健身房。

最後提一下攜帶性,C40 尺寸實在不算小,裝進咖啡箱我是拆成機身、接粉杯、手柄三個部份分別放置,加上身價非凡會有種需要好好保護的心態,導致鮮少帶出門。

我算是比較晚入手 C40 的人,早期台灣代理的起始價格高達 NT$11,500 元,對比歐洲售價 EUR 228 歐元高出一截,導致許多人紛紛購買水貨。後來代理商為了與水貨抗衡,下調定價到 NT$9,500 元起跳,搭配活動優惠後已經接近歐洲當地價格、也比台灣市面上水貨價格相同,這也是我願意入手 C40 的原因之一。

最後說明,每個人對咖啡的風味都是主觀的,因此沒有所謂最好的磨豆機,只有風味最適合自己的磨豆機。





3c老實說 / 30天評測心得連載 / 投幣式編輯人生 / 氣象部落客勞倫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