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延續 CB 傳奇推出 CB1000F,以 CB1000 Hornet 主車架和引擎為基礎,換上較長的副車架,為雙人騎乘提供了更舒適的空間。源自 Fireblade 的 999cc 水冷直四 DOHC 仿賽引擎但動力經過重新調校,改進進氣口、凸輪軸正時和排氣系統,帶來更好的中低轉速的反應。同樣有著 6 軸 IMU 和線傳電子油門 ,以及不經典的 5 吋全彩 TFT 螢幕及 Honda RoadSync 系統。
本田前腳將經典氣冷四缸 CB1100 系列停產、後腳又將新咖啡風格 CB1000R 車系停產,換成四不像的街頭幹架王風格 CB1000 Hornet 車系,顯然還需要一台經典四缸街車來撐場面,於是我們見到 CB1000F 正式發表。
大家對於由 CB1000 Hornet 重新捏臉而來的 CB1000F 應該也是不陌生,日本早在今年 3 月份就已經公開 CB1000F Concept,明顯致敬 CB750 經典塗裝和方正油箱,8月則亮相 CB1000F SE,加上遮醜方形儀表的頭罩、快排、加熱握把、水箱護網、皮革風格座墊、KEYLESS 系統。今日 CB1000F 正式發表後,可以玩玩大家來找碴看看與概念車差在哪裡(我是看不出差別啦)。
本田延續 CB 傳奇,推出 CB1000F。這款摩托車的設計靈感來自賽車運動的標誌,其簡潔的線條和大膽的圖形概括了 20 世紀 80 年代的風格。基於廣受好評的 CB1000 Hornet 平台,其直列四缸引擎經過重新調校,將動力輸出移至低轉和中部範圍,具有非同尋常的感覺和特性。 41 mm Showa SFF-BP USD 前叉和 Pro-Link 後避震器,搭配長副車架提供高品質的駕駛體驗,提高了騎士和後座乘客的舒適度。煞車由四活塞徑向卡鉗完成搭配 310 mm 浮動碟盤,轉彎 ABS 控制可控制一切。六軸慣性測量單元 (IMU) 所有駕駛模式以及線控油門 (TBW)。五英吋 TFT 螢幕提供 Honda RoadSync 智慧型手機連接,並搭配 Honda Smart Key。有三種經典配色可供選擇:狼銀金屬加藍色條紋、狼銀金屬加灰色條紋和石墨黑。
對於本田來說,CB 這個詞有著 65 年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 1959 年的原始 CB92 Benly。 Benly 於本田開始參加 TT 比賽的同一年推出,是本田的「超級運動摩托車」,它擁有簡潔的造型、運動型人體工程學設計、強勁的引擎、鏗鏘有力的聲浪以及靈敏的操控——這一理念至今依然適用。每一代 CB 都定義了一個性能時代,而 2026 年,本田將推出一款全新的 CB。
CB1000F 的設計靈感源自 20 世紀 80 年代的 CB750F——一款先進的標誌性摩托車,曾助力弗雷迪·斯賓塞 (Freddie Spencer) 贏得激烈的美國 AMA 錦標賽——並將純粹的騎行樂趣融入令人回味、復古酷炫(且極具個性)的四缸發動機之中。它基於 CB1000 Hornet 平台打造,並擁有新一代 F 標識,並增加了頂級配置和更廣闊的性能範圍,從城市道路到公路,都能帶來全方位的騎行樂趣。
CB1000F 的開發理念是打造「最佳平衡跑車」,它擁有中量級摩托車般的操控感,卻又兼具大型摩托車的質感。 80 年代對服裝、音樂、風格等許多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CB1000F 也因此成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摩托車。
CB1000F 以街頭格鬥摩托車 CB1000 Hornet(其引擎和操控性能以及出色的性價比徹底刷新了整個裸車市場的預期)為參考點,並在一些共同的基礎上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靈魂和特色。
首先要說的是引擎──任何摩托車的心臟和靈魂。本田的開發工程師透過改進進氣口、凸輪軸正時和排氣系統,為這款1000cc四缸引擎增添了真正獨特的個性和駕駛體驗。輸出功率也進行了調整,並降低了轉速範圍;最大功率91kW,轉速為9,000rpm,扭力為103Nm,轉速為8,000rpm,從而提供更強的中低檔推力,同時變速箱傳動比也增強了低速加速和高速巡航性能。
外觀也是一大亮點。這款摩托車的流暢造型散發著純粹的80年代風情,40多年來,80年代的復古風潮強勢回歸,影響了音樂、時尚、服飾等各領域的流行文化。 CB1000F 簡潔的設計專注於核心元素,強勁的連接線從油箱延伸至側蓋、車座,最終到達後整流罩。單圓形頭燈兩側是雙喇叭,大膽的油箱和側蓋圖案的設計靈感源自弗雷迪·斯賓塞那輛高槓的AMA摩托車。菱形車架也成為其設計亮點,客製化副車架則提供了更大的乘坐空間。
41mm Showa SFF-BP USD 前叉和 Showa 後避震器提供可調節的高品質懸吊控制,並配備客製化設定和Pro-Link後懸吊,帶來全方位的柔順駕乘體驗。四活塞徑向安裝前煞車卡鉗(經客製化調校)可與 310mm 浮動煞車碟盤配合使用,鑄鋁輪圈則分別配備120/70-ZR17和180/55-ZR17前後輪胎。
六軸慣性測量單元 (IMU) 現已成為駕駛控制的核心。線控油門 (TBW) 提供三種預設騎乘模式,預設了動力、引擎煞車、前輪離地控制和高速巡航 (HSTC) 等設定組合,此外還有使用者自訂選項,方便騎乘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設定。5 吋 TFT 螢幕直觀易用,即使在強光下也能清晰顯示,並可透過左側車把上的簡易開關裝置連接 Honda RoadSync 智慧型手機。點火開關由本田智慧鑰匙控制。
主要特點
- 針對低至中檔響應進行調校的發動機
- 經過廣泛調整的進氣和凸輪正時可提供強大的扭矩,並具有獨特的、非同尋常的四缸感覺
- 齒輪比的選擇可實現出色的低速加速和輕鬆的巡航
- 輔助/滑動離合器控制
引擎源自 2017 年式 CBR1000RR Fireblade 的動力裝置,1000cc DOHC 直列四缸引擎已針對其新跑車角色進行了專門調整,以在較低轉速區提供扭矩大、個性十足的感覺,具有平穩的中檔輸出和可使用的高轉性能。
缸徑和衝程分別為76 x 55.1mm 和11.7:1。最大功率91千瓦/9000轉/分,峰值扭力103牛頓米/8000轉/分。相較之下,Hornet的峰值功率為111.6千瓦/11000轉/分,峰值扭矩104牛頓米/9000轉/分,兩者之間存在顯著且刻意的差異。 Hornet的強勁動力帶來街頭霸王般的腎上腺素飆升,而CB1000F則在低轉速下充分釋放其性能,遠離極限轉速,帶來更全面的騎乘樂趣。
為了實現引擎的全新特性,本田投入了多項研發工作。改良的排氣凸輪軸和進氣門正時,以及經過調校的進氣規格,賦予了CB1000F令人回味的獨特四缸引擎聲浪,並在整個轉速範圍內帶來令人愉悅且均衡的性能。
進氣側經過徹底改造,提升了中低速性能,並提升了6,000rpm以下的油門反應。進氣漏斗長度由50mm延長至140mm,最小直徑現為36mm(之前為42mm)。進氣漏斗直徑各不相同:右側進氣漏斗直徑為40mm,左側進氣漏斗直徑為50mm。這使得油門開啟時產生「脈動」的進氣聲。進氣箱頂部採用平滑處理,與油箱形狀相得益彰,能夠提供最大氣流所需的氣量,同時降低進氣阻力。
4-2-1 排氣裝置旨在從底部和中音產生一種感性的音符 - 加上頂部令人振奮的音軌 - 為符合時代特徵的三腔“擴音器”式消音器提供動力,與偏置進氣設置和氣門正時協同工作。
變速箱也進行了改進。一檔和二檔採用較低的傳動比,提升了低速響應和加速性能。三檔、四檔、五檔和六檔均採用較高的傳動比,帶來更輕鬆的低轉速巡航體驗-以最高檔位10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引擎轉速為4000轉/分,而大黃蜂的轉速為4300轉速/分。輔助/滑動離合器減輕了操縱桿的負荷,減輕了疲勞,並有效控制了急速降檔和煞車時後輪的「跳動」。
該引擎的燃油效率為 5.6L/100km,油箱容量為 16L,續航里程超過 280km。
發動機電子設備
- 所有行駛系統的六軸慣性測量單元 (IMU) 管理
- 線控油門 (TBW) 控制;三種預設騎乘模式以及兩種使用者自訂選項
- 三種級別的引擎功率和引擎制動
- 三級本田可選扭力控制(HSTC)
TBW 管理和六軸慣性測量單元 (IMU) 是 CB1000F 電子套件的核心。 TBW 允許騎士透過三種預設騎乘模式(預設引擎功率、引擎煞車和 HSTC 設定組合)以及兩個使用者自訂選項(允許騎士選擇自己喜歡的設定組合)最大限度地控制引擎。選擇透過左車把和 TFT 螢幕進行。
動力和引擎煞車分為 1-3 級,每項參數最高為 3 級。 HSTC 也分為三個等級-每個等級的介入量都經過最佳化,可根據 IMU 的即時輸入(偏航角/滾轉角和速率)進行調整。 3 級幹預程度最高。當 HSTC 運作時,儀表顯示器上的指示燈會亮起;也可以完全關閉。
- 「標準」模式採用動力、高速傳動比 (HSTC) 和引擎煞車的中間設定。此模式旨在複製化油器組的駕駛感受和駕駛體驗,並具有輕鬆愉悅的特性。
- 「SPORT」使用最高的動力輸出和最低水平的引擎煞車和 HSTC 來提供最大的大型自行車性能,並增強油門反應。
- 「雨天」模式採用最低功率設置,油門反應最不積極,引擎煞車適中,高速傳動比 (HSTC) 最大。較低的功率和扭力輸出主要集中在前三個檔位。
- 「使用者」模式 1 和 2 允許騎士在每個參數的設定之間進行選擇,並保存設定以供將來使用。
造型與裝備
- 源自 20 世紀 80 年代早期的 CB750F 和 CB900F
- 全 LED 照明以及與原版相同的雙喇叭
- 本田智慧鑰匙的便利性
- 配備 Honda RoadSync 智慧型手機連接功能的 5 吋 TFT 螢幕
- 本田緊急停車訊號 (ESS) 集成
- 部分零件的製造使用了消費前回收的聚丙烯
CB1000F 的復古風格源自 CB750F 和 CB900F——這兩款摩托車誕生於 20 世紀 70 年代末,它們重新定義並塑造了全球摩托車的設計。 CB1000F 秉承 CB 品牌一貫的理念,旨在提供「人人都能享受的高性能」。強勁、清晰、流暢的線條貫穿整車,將油箱穿過側蓋,直達尾部。鍍鉻的下水管和外露的發動機,彰顯著大排氣量四缸發動機的優雅氣質和強勁動力。
所有照明均採用長壽命節能LED燈泡。圓形頭燈造型採用經典的圓形標誌性燈具,近光燈位於頂部,遠光燈位於底部,尾燈則巧妙地融入尾部單元。頭燈下方設有雙喇叭,採用不同頻率,其設計靈感直接源自其前代車型。
為了更加方便,本田智慧鑰匙(放在騎士的口袋中)可以操作位於上橋的主點火開關。普通鑰匙可以解鎖座椅和油箱蓋。
先進的技術,採用 5 吋全彩 TFT 螢幕,採用光學貼合技術,提昇明亮陽光下的可視性。透過用樹脂密封蓋板玻璃和 TFT 螢幕之間的縫隙,可減少眩光並提高背光透射率。螢幕可在條形、圓形和簡約三種顯示模式之間自訂,並透過 Honda RoadSync 應用程式提供 iOS/Android 智慧型手機連線。
此功能與左側車把上簡潔易用的背光四向撥動開關相結合,可實現直覺的螢幕逐嚮導航,並可透過藍牙頭盔耳機為騎乘者提供撥打電話或聽音樂的功能。車主只需從 Play Store 或 App Store 下載 Honda RoadSync 應用程序,連接到 CB1000F,即可開始騎行。
此指示燈還包含緊急停車訊號 (ESS) 功能:在緊急煞車時,危險信號燈會閃爍,警告其他道路使用者正在緊急停車。
本田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零環境影響的社會——這不僅體現在其產品上,也體現在其企業活動的整個生命週期中。 為實現這一目標,本田正致力於碳中和、再生能源和資源循環三大支柱(「三重行動:邁向零排放」), 包括擴大生物質和再生材料的使用,並計劃在2050年實現更易於回收的材料。
CB1000F 的後擋泥板和座椅底板採用消費前 回收 PP(聚丙烯)材料製成,該材料是通過粉碎、複合、製粒和回收汽車和家用電器等消費前回收材料而製成的。
底盤
- 菱形車架搭配長副車架,為騎士和後座乘客提供舒適體驗
- 完全可調的 41 毫米 Showa SFF-BP USD 前叉
- 全新 Showa Pro-Link 後避震器,配備 CB1000F 專用連桿比
- 四活塞、徑向安裝前煞車卡鉗咬合 310 毫米浮動碟
- 轉彎 ABS 提升駕駛安心
- 前輪胎 120/70-ZR17 和後輪胎 180/55-ZR17
CB1000 Hornet 以其輕巧易操控而備受讚譽,而這種優勢源於其獨特的車架,CB1000F 也採用了這一設計。一體式鋼製菱形雙樑車架圍繞著引擎設計,並採用 F 型車專用後副車架,為雙人騎乘提供了更舒適的空間。此外,還可以安裝中央支架,簡化鏈條維護。前傾角和拖曳距分別為 25° 和 98 毫米,軸距為 1,455 毫米。整備質量為 214 公斤。
騎乘姿勢輕鬆直立,帶來輕鬆無壓力的騎乘體驗,並在城鎮中擁有良好的視野。 2.8公尺的最小轉彎半徑,加上易於操控的幾何結構,確保輕鬆駕馭城市道路。座椅採用厚實的坐墊,高度設定為795毫米;自行車的中段較窄,方便觸地。離地間隙為135毫米。
前叉採用 Showa 41mm 獨立功能叉大活塞 (SFF-BP) USD 前叉,彈簧預緊力和回彈/壓縮阻尼可調,方便車主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調整。全新單管獨立增壓 Showa 後避震器透過 Pro-Link 控制,配備全新連桿,可在低速、城鎮道路行駛時提供舒適性,並在速度提升時提升穩定性,並透過凸輪調節預緊力;回彈阻尼可調。
非對稱鑄鋁搖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消音器間隙,從而改善了傾斜角度,並使其品質更接近重心。它還提供了最佳的剛性平衡,以便在蜿蜒的山路上進行更具運動感的騎行。
雙徑向安裝日清四活塞卡鉗,有效夾緊310毫米浮動煞車碟盤。為了配合懸吊設置,並打造易於操控的車輛,煞車軟管的伸縮率(以及其他細節改進)經過了調整,以提供令人安心的煞車性能和騎乘感受。由六軸慣性測量單元 (IMU) 控制的轉彎 ABS 系統,為騎乘者帶來額外的安心。後 240 毫米煞車碟盤採用日清單活塞卡鉗。
5Y輻輪圈(最初源自CBR1000RR-R Fireblade的概念車)採用輕質鋁鑄造而成。前輪尺寸為120/70-ZR17,後輪尺寸為180/55-ZR17。
配件
CB1000F 提供一系列本田原廠配件,提升其風格、性能、舒適度和實用性。為方便起見,我們將提供三種精選套裝:
運動套裝:包含顏色匹配的黑色和紅色或銀色頭燈罩、加油口蓋、油箱側貼花(用於增強摩托車的外觀)、散熱器格柵和發動機護罩(用於提供額外保護)以及快速換檔器(用於無縫上下換檔),以提高性能。
舒適包:旨在提高長途旅行的乘坐舒適度,舒適包配有高擋風玻璃、上下導流板組、舒適的主座椅和後座以及霧燈組,確保在各種條件下獲得最佳舒適度。
旅行包:旨在提高長途實用性,包括 14L(左)和 10L(右)軟馬鞍包和 3L 油箱包,提供額外的儲存容量。
本田在 2020 年就曾用 CB1000R 平台打造出 CB750 風格的 CB-F 概念車,因此見到 CB1000F Concept 的時候我心想:這是 CB-F 概念車的傳承嗎?至少這次總算正式市售化,且台灣同樣有販售大黃蜂的前提下,引進 CB1000F 應該也是有機會的。
以及單獨提供的多種選項:
- 舒適座椅
- 引擎護罩
- 頭燈罩
- 室內車身罩
- 主看台
- 快速換檔器
- 散熱器格柵
- 油箱側面貼紙
- 警報系統
- 加熱手柄
- 油箱蓋
- 後座包
- 油箱墊
- 10L 左/右軟鞍袋
- 3L油箱包
延伸閱讀:
- [機車] [心得] 歐風速克達 Suzuki Saluto 125 一年實測連載:開箱、騎乘心得、騎車大小事整理
- [機車] [心得] Gogoro 十年車主關箱:從Gogoro Pilot 先鋒車主談起,Gogoro 1 Plus 資費、保養總花費公開
- [機車] [心得] 羅馬假期:Vespa GTS 300 Super Sport 黃牌速克達的浪漫
- [機車] [心得] 台灣重機驗車亂象解析,台北/桃園民間代檢廠推薦
- [機車] [心得] 重機日記07:買車容易養車難?HONDA CB1000R 入手2年重機養車花費
- [機車] [心得] 重機日記06:HONDA CB1000R 開箱一週年心得(1年實測心得連載)
- [機車] [心得] 重機日記05:買車被當盤子?為什麼台灣重機賣這麼貴
- [機車] [心得] 重機日記02:HONDA CB1000R 2018 開箱前十問,買重機最常被問什麼?
3c老實說 / 30天評測心得連載 / 投幣式編輯人生 / 氣象部落客勞倫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