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你沒見過的空拍機文章類型,為期 1 年的長期心得連載期間,將從空拍新手角度出發,集結 DJI 空拍機介紹、飛行觀念養成、操控技巧分享、甚至是各種炸機案例分析。由於 DJI Phantom 4 / Mavic Pro / Spark 操控邏輯幾乎相同,都可直接適用本篇文章的教學。
Day 0:空拍機正確飛行觀念,高道德標準養成
應該很少空拍機文章一開始不是先介紹產品的,本文首先要提倡最重要一件事:正確飛行觀念。隨著 DJI Phantom 4 / Mavic Pro / Spark 空拍機相繼推出,性能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親民,讓不少人都相繼投入空拍機的行列,但空拍機不是玩具,具備正確的飛行觀念才能減少意外發生,不被當成空拍界的老鼠屎。任何想要進入空拍機領域的玩家,都請先建立好該有的飛行觀念。
如果你沒有任何空拍機和遙控飛機、直升機駕駛經驗,也請務必完全理解操作方式,並且在模擬器先行訓練,前幾次上場也請找熟手陪同,藉以減低出問題機率。畢竟自己摔機事小,傷到其他人事物就會很麻煩。
大疆飛行安全指引,建議準備踏入空拍機領域的朋友都先看過一輪。
Day 1:Mavic Pro 開箱
想玩空拍機,第一步當然是需要有一台空拍機啦!無論買的、租的、借的都可以,但建議先有經濟能力再玩,畢竟一台不便宜,而且還有不小機率會摔機受損。DJI 針對一般消費者的產品線有 Phantom 系列 / Mavic Pro / Spark,硬體規格各有特色,在購機選擇上苦惱許久後,決定先購入兼具機動性和畫質表現的 Mavic Pro。完整開箱可看:
[科技] [空拍] DJI Mavic Pro 空拍機開箱:攜帶性和畫質兼顧的航拍新手首選
Mavic Pro 除了單機版和 Combo 全能版之外,先創國際還推出了雙電池版的優惠組合,讓消費者出外能增加空拍機的飛行次數及時間,適合有預算限制的朋友選購。
本次購買 Combo 全能板,內容物有 Mavic Pro 單機版盒裝(中)、Fly More Combo 配件包(左)、原廠單肩包(右)。
Mavic Pro 單機版內容物一覽表,配件部分有充電器、 Lightning / microUSB / Type-C 連接線、2對快拆摺疊螺旋槳(機身上還有一對)、說明書。
Fly More Combo 配件包內容物由左而右為Mavic-8330快拆折疊槳*2、Mavic-電池充電寶轉換器、Mavic-電池管家、Mavic-智能飛行電池*2、Mavic車載充電器。
正面有小巧的三軸機械雲台,確保飛行中畫質穩定清晰。上方兩端為前視視覺避障系統,飛行時可透過視覺輔助3D定位和雙模衛星定位,提供室內外精準懸停。
底部有兩組超音波和鏡頭組成的下視覺系統。
將空拍機最佔空間的四軸改用摺疊設計,折疊後僅有瓶裝水大小,重量僅752克。
展開就是這個樣子 (咦怎麼飛起來了)
Mavic Pro 的三軸機械雲台對比 Phantom 系列的尺寸非常小巧。勞倫斯身邊已經遇過不少朋友的 Mavic Pro 雲台故障送修,先創國際可以在一週內完修送回,速度相當快,保固內非人為損壞當然是免費維修的。
精每小巧的搖控器,中間有 LED 顯示基本資訊,下方可夾手機顯示圖傳信號。除了兩隻搖桿之外,正面由右而左還有電源鍵、五向鍵、懸停鍵、以及一鍵返航鍵。機頂有獨立錄影鍵、拍照鍵、EV調整(預設)、鏡頭角度調整(預設)。搖控器背面也有 C1、C2 兩顆按鈕,可自訂義功能。
全能版套件中,最常用到的應該就屬電池管家,最高可依序充 4 顆電池。變壓器還另外搭載兩組 USB 端子,可同時幫遙控器充電。
Day 2:先創飛行教室上課去
相信有在關注空拍機的朋友,都知道先創國際今年 4 月在台北三創開了 DJI 台北三創授權店,展出 DJI 空拍機、手持雲台、專業器材和相關配件,還有試飛區可直接操作空拍機,此外也提供 DJI 空拍機租賃服務。在購機前勞倫斯也去門市實體流了無數次口水。
先創還推出了 2017 年新飛手訓練,每週三晚上在 DJI 台北三創授權店會有相關課程,非常推薦新手在首飛前先去上課,培養正確的空拍機飛行觀念。對空拍機有興趣但尚未購入的朋友,一樣可以從網頁或現場報名參加課程。
先創國際的 DJI 台北三創授權店,是目前在台灣體驗 DJI 產品最完整的門市。目前每週三晚上推出 2017 新飛手訓練課程。
講師會介紹 DJI 空拍機產品,包含硬體規格、飛控操作功能,以及各種安全飛行觀念。
- 每週三 19:00-21:00
- 報名網址https://goo.gl/s2kk8n
- 詳情可電洽 02-33435055,DJI台北三創授權店。
Day 3:新手村 Part 1 學會搖控操作
想開車上路,要先去駕訓班學開車;想當機師開飛機,也得去飛行學校上課。想玩空拍機,學會飛行器基本操作也是必要條件。多虧各式先進科技,現在玩飛行器的門檻已經降低許多,只要掌握好基本飛行常識,記清楚搖桿功能,很快就可以上手。
飛行器的控制包含升降、副翼、尾舵和油門四動獨立操作,用以控制橫滾 / 俯仰 / 偏航三種姿態和升降動作。DJI 搖桿操作模式支持 Mode 2 美國手、 Mode 1 日本手和 Mode 3 中國手(反美國手),預設為美國手,這也是比較直覺、適合新手入門的搖桿模式。
首先 DJI 空拍機的機頭位置是相機那一側,搖控器操作也都是以此為方向,只要人站在飛行器後方對著飛行器機尾、也就是俗稱「對尾」飛行,就能確保搖控器操作方向和飛行器移動方向一致。對尾操控熟悉後可開始練習機頭向右或機頭向左的 2 面。一開始較不建議練習操作完全相反的對頭飛行。
一開始建議先把槳拔下來,避免誤觸電機啟動釀成意外。
飛行器的控制包含升降、副翼、尾舵和油門四動獨立操作,用以控制橫滾 / 俯仰 / 偏航三種姿態和升降動作。DJI 搖桿操作模式支持 Mode 2 美國手、 Mode 1 日本手和 Mode 3 中國手(反美國手),預設為美國手,這也是比較直覺、適合新手入門的搖桿模式。
搖桿作動功能如圖。DJI 遙控器可調整多種搖桿設置,新手建議學美國手比較直覺,遙控器預設也是美國手。
對於玩全沒有飛行經驗的朋友,實際飛 DJI 空拍機前強烈建議先上模擬器練習飛行。DJI GO 4 App 有內建「飛行模擬」功能,只要開啟 DJI 飛行器和搖控器連線後,在 DJI GO 4 App 選擇「學院」→「飛行模擬」功能,就可以在模擬器大展身手啦!
新手強烈建議先練習「飛行模擬」功能,直到確認完全了解搖桿的操作。飛行模擬要先和空拍機連線才能進入。
目標是腦袋想飛去哪,遙控器可以馬上打出正確的搖桿動作。
模擬器也是可以用一鍵起飛、自動返航,但...還是好好練完三面懸停基本功吧。
熟悉各項選單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在飛行前、或是飛行途中遇到突發狀況,需要快速調整選單時,熟悉選單位置能讓你更快的進入選單調整,或許就能即時挽救飛行器一命。
先熟知各項選單位置,遇到問題時就能立即前往選單調整。
搖控器上的螢幕顯示,也先學會吧,飛行時需要依靠這些資訊判斷飛行狀態。
順便宣導一下,遙控器天線訊號最強的是天線的兩個面,而不是頂點。
電子說明書下載:
Day 4:新手村 Part 2 認識飛行模式
學會飛行器操作之後,一樣先別急著起飛,下一步要先跟你的飛行器混熟,認識飛行器每種飛行模式,才能在正確的時候使用正確的模式,以及在系統自動轉換飛行模式時知道功能的差異。
DJI 飛行器提供多種飛行模式,Inspire / Phantom 系列可在遙控器上直接選擇 P 模式(定位) / S模式(運動) / A模式(姿態),Mavic Pro 和 Spark 則是拿掉 A 模式(姿態),僅可調整 P 模式(定位) / S模式(運動) 。
P 模式下又會依照 GPS 環境和視覺系統功能,分成 3 種飛行模式,更是需要熟悉箇中差異。
DJI 飛行器依照系列不同,提供P 模式(定位) / S模式(運動) / A模式(姿態) 等不同飛行模式。
DJI 飛行器提供多種飛行模式,Inspire / Phantom 系列可在遙控器上直接選擇 P 模式(定位) / S模式(運動) / A模式(姿態),Mavic Pro 和 Spark 則是拿掉 A 模式(姿態),僅可調整 P 模式(定位) / S模式(運動) 。
P 模式下又會依照 GPS 環境和視覺系統功能,分成 3 種飛行模式,更是需要熟悉箇中差異。
P模式下的 3 種飛行模式:
- GPS:接收到衛星數在 6 顆以上時自動啟用,搖控器會顯示 GPS Mode,可以實現空中準確懸停。
- OPTI (Vision):接收不到衛星信號或衛星信號非常微弱,但飛行環境滿足視覺定位條件,搖控器會顯示 OPTI(Vision) Mode,可維持準確懸停。這一模式僅限於飛行高度 3 公尺以下時使用。
- ATTI 姿態模式:當接收不到衛星信號或衛星信號非常微弱,飛行環境也無法滿足視覺定位條件時,將自動切換到姿態模式,搖控器會顯示 ATTI Mode。姿態模式下飛行器僅能依靠氣壓計在垂直方向上相對穩定,並無法自動懸停,需手動調整飛行器的水平方向姿態。
遙控器和 App 會顯示飛行模式。
以下整理了各飛行模式的運作模式,主要是因應當飛行器突然切換飛行模式時(例如環境光線不足從 OPTI 變成 ATTI 模式),能有足夠知識和應變能力確認飛行器狀況。
弄清楚各種飛行模式,無論空拍機進入哪種模式會比較有底。
Day 5:新手村 Part 3 公告禁/限航區查詢、放飛標準判定
學會了如何操控飛行器、搞懂各種飛行模式和選單功能後,應該都迫不及待準備出航了,但還有一項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非常重要所以提醒三次的,就是確認避開禁 / 限航區。空拍良好的空拍環境,需要靠各位飛友高度自律。
首先確認要飛行的地點是否為民航局公告的禁航區或限航區,全台各機場跑道延伸 2.6 公里範圍為禁航區,嚴禁任何飛行器起飛;2.6 到 6公里以內則是 60 公尺限航區。除機場外,還有平時無限航、發布飛航公告後才實施的 NOTAM 限航區,以及總統府、發電場等日夜限航區,軍事基地與軍事用地也無法使用飛行器。最後還有其他單位公告禁飛區域,如陽明山國家公園(可申請拍攝)、日月潭(申請拍攝)等。目前台灣沒有空拍機專法,但會受民航局或相關單位規範,例如闖入禁航區可依法開罰新台幣 30 萬元。
以下提供交通部民航局網頁,以及熱心人士整理資訊。實際禁 / 限航區請以當地官方公告為準。
交通部民航局機場四周禁止施放有礙飛航安全物體範圍圖資:(精準資訊)
Flyerlee 禁航區查詢:(參考資訊)
SkySentry 禁航區查詢:(參考資訊)
DJI 大疆社區全球禁航區整裡:(參考資訊)
排除禁 / 限航區之後,就要判定天候和現場環境適不適合放飛,風速過大、大雨、下雪、地磁干擾過強、現場環境不適合也都不建議起飛。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機飛。建議可使用以下這套 UVA Forcast 掌握基本的天氣狀況。
UAV Forcast 天候資訊、競航區查詢:(參考資訊)
中央氣象局風速、風場量測
Day 6:新手村 Part 4 首次起飛!穩住!
總算要迎接初次飛行體驗了!第一次飛行,主要是熟悉搖桿實際操作下飛行器的動態反應,建議找個空曠的戶外地點首飛,就像在汽車駕訓班練習那樣。建議先反覆訓練基本的 3 面懸停、加減速和拉升 / 下降性能,乃至簡單運鏡操作等技巧。
勞倫斯的 Mavic Pro 首航紀錄!
以下提供「飛行前確認項目」、「飛行器狀態列表」、「飛行器啟動程序」和「返航降落程序」,供各位新手飛友作為參考。
飛行前確認項目:
- 禁航區、限航區排除確認
- 天候狀態 (無下雨、下雪、起霧)
- 地磁擾動 (Kp 值 5 以下)
- 風速(5級以下,7m/s)
- 環境檢視(無高壓電塔、電變箱、鋼骨大樓)
- 主機電池狀態
- 遙控器電池狀態
- 飛行路線確認 (參考點、折返點、時間配置)
接下來是確認飛行器主體。每一台空拍機依照功能、結構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安全檢查項目,例如 Phantom 系列要確認螺旋槳確實安裝、雲台保護裝置已開下;Mavic Pro 同樣要確認拆下雲台保護裝置,四軸機架完全展開、摺疊式螺旋槳完全展開。
Mavic Pro 起飛前確認。
開機配對後,DJI 飛行器會自動進行飛行檢查,並且在 DJI GO 4 App 的飛行器狀態列表顯示,使用者需要做的就是確認所有檢查項目結果,沒問題會顯示「正常」,有問題會顯示紅字。一般比較需要教準的是指南針,按下「校準」按鈕後分別抓住機身以水平和垂直各轉360度校正。
Mavic Pro 飛行器狀態列表檢查項目:
- 模塊自檢
- 飛行模式
- 指南針
- IMU
- 電調狀態
- 視覺傳感器
- 遙控器模式
- 遙控器電量
- 無線信道質量
- 飛行器電量
- 飛行器電池溫度
- 雲台狀態
- SD卡剩餘容量
一切就緒完畢,就準備起飛吧!新手飛行強烈建議先在視距內飛行,眼睛先盯著飛行器,謹慎小心操控遙控器。一開始會緊張手抖是正常的,盡可能找資深飛友或朋友從旁協助,當老師及觀察員,確保飛行安全。
飛行器啟動程序:
- 先開搖控器電源
- 再開飛行器電源
- 確認飛行器狀態列表 (DJI GO 4 App 顯示,主要確認指南針)
- 確認GPS衛星定位數量 (建議 10 顆以上)
- 確認狀態提示欄為顯示起飛準備完畢 (GPS) (語音提示飛行模式 GPS)
- 確認飛行器遠離人群 (建議距離 3 公尺以上)
- 遙控器搖桿以內八或外八方向啟動電機,電機啟動後鬆開搖桿返回中位
- 上推油門起飛 (或使用一鍵起飛)
- 將飛行器上推到 5 公尺左右懸停
- 等待數秒待飛行器完成圖像採集 (語音提示返航點己更新,可實施精準降落)
返航降落程序:
- 確保電力在 10~30% 之間返回降落點
- 返回降落點上方懸停
- 確認降落點無人群
- 下推油門下降飛行器 (或按下一鍵返航)
- 最後降落前將油門下推到底持續 3 秒
- 飛行器降落完成電機停止
- 先關閉飛行器電源
- 再關閉搖控器電源
新手建議一開始先用 3~5 顆電池熟悉遙控操作和飛行器性能,不用急著馬上想飛高飛遠飛航道。首次飛行難免對操作有些陌生,建議要留比較大的預留空間,避免操作失誤;如果搞不清楚操作狀態時(例如搞錯機頭位置、對頭操作、或是錯桿)也無須緊張,只要將搖桿放手回中立點,飛行器就會自動懸停,待確認狀況後再重新進行操作。
安全防護方面,下視覺系統基本上可避免操作失誤墜地風險(水面除外),前視覺系統則是可避免機頭撞向大片的物體。但細小物體如燈柱、電線、樹葉等則可能會無法感應到,一樣得小心操作,晚間光線不足一樣無法使用視覺避障系統。另外,無側面、後方和上方避障系統的機種,更要避免在未確認環境下朝側面和後方方向飛行。
再次提醒飛友需慎選空拍機起降地點和飛行環境,應盡量避免在大型建築物、鐵橋、樹木等環境中操作,以免飛行器指南針受到干擾、或是遙控器訊號遮蔽變成無控狀態。遙控器可設定失控保護為懸停或是自動返航,如果環境較複雜建議選擇懸停,以免自動返航中撞上其他物體。
Day 7:新手村 Part 5 建立飛行計劃
你知道所有天上飛的飛機、包含固定航線的客機在起飛前,都會建立飛行計劃 (Flight plans)嗎?勞倫斯在購機前分析身邊朋友、以及網友分享的炸機分享,發現許多狀況是沒有考慮過飛行路線、沒確認好環境因素、甚至是錯估電量導致無法返回。
沒有人希望帶著空拍機出門最後提控回家。
一般民航機飛行計劃表的製作,會依據飛機機型載客數和貨運計算酬載量,換算飛機總重量以及所需燃料消耗量。還要搭配氣象資料確認降落機場、計算替代機場備案,以及分析飛行航線途中氣候狀態,依照飛航公告避開禁飛區域等。綜合以上各因素後決定飛行航線,在航圖上分成數區,預測其風向、風速、計算飛行時間及燃料消耗量,將整體計算起來就可算出總飛行時間和總燃料消耗量,回推燃料消耗量加上預備燃料。
空拍機不若真的飛機如此複雜,至少不用考慮重量變因 ,飛行時間大致上也是固定的 (但還是得考量現場風素),因此,你可以依照空拍機款式,計算出飛行時間及規劃飛行路線,做更有效率的航拍,並減低意外發生的程度。雖然現在 DJI GO App 相當聰明,會智能計算電力及返航提醒,但事前自行規劃飛行計劃,能更清楚掌握整趟飛行狀況。
首先,確認險飛行時間:
- Phantom 4 系列:官方表示最大飛行時間約 28 分鐘 (無風環境)
- Mavic Pro:官方表示最大飛行時間約 27 分鐘 (無風環境)
- Spark:官方表示最大飛行時間約 16 分鐘 (無風環境)
接著,計算拍攝的飛航路線和時間。我們就以飛到軟體限制高度 500 公尺計算可飛行範圍:
- Mavic Pro 電池使用時間 27 分鐘,根據經驗正常約 21 分鐘會剩下 15~20% 電量。
- Mavic Pro 在無風環境下最大上升速度 5m/s、下降速度 3m/s。如果設定飛到 500 米高空,升空必須花上 500/5=100 秒,降落則是 500/3=166 秒,光是來回最高高度就會花上 4 分鐘 43 秒,加上緩衝秒數至少抓 5 分鐘。
- Mavic Pro 在無風環境下S模式最高速度 20m/s、P模式為 10m/s,扣掉起飛及降落後可飛行時間為 16 分鐘,以P模式換算最大飛行距離 10*16*60=9600 公尺,扣掉折返點半徑就是 4800 公尺,因此可設定半徑 5 公里內為飛航範圍。
- 如果是做較小範圍內的航拍,就改以時間為基準,計算返航所需時間。如以 100 公尺高度在 1 公里定點拍攝,所需返航時間為 (100/10)+(1000/10)=110 秒,保守預留 2 分鐘返航。
- 如果要做近距離穿越,需先目視確認距離減低碰撞風險。
- 如果會在海面上、湖泊或河川上飛行,要確保電力讓空拍機返回陸地區域,第二階段嚴重低電量時空拍機會強制自動垂直下降。
可用 Google Maps 點選滑鼠右鍵「測量距離」功能,量測兩點或多點之間的距離。
最後,可依照天候狀態、飛行設定和航線圖做成飛行計劃 (大圖下載)
Day 8:姿態模式飛行訓練
DJI 機種大幅降低飛行器的上手門檻,導致許多新手練習度不夠,一旦飛行器進入 ATTI 姿態模式時無法徹底掌握操作。
要使用姿態模式飛行,Phantom 系列可直接切換到 A 模式,Mavic Pro / Spark 則是需要挑一下場合,例如夜間的室外空地(可收到GPS、但光線不足視覺系統無法運作)、或是在室內無 GPS 的 P-OPTI 模式將視覺避障系統官必、 或把燈調按直接跳進 P-ATTI 模式,都是練習基本功的方式。
使用姿態模式飛行,會發現飛行器無法保持懸停,會不斷上下左右飄移,此時需要自行修正搖桿保持懸停。懸停操作一開始常常會打過頭導致機身晃動過大、不知如何修正,這邊提供個練習小技巧,就是可以先用雙手拿一片板子,上面放一顆球,如何控制板子讓球保持穩定,就是控制遙控器的方式。
另外,如果在室內飛行,記得關閉前方視覺避障系統,避免偵測到前方障礙限制變成no控造成恐慌,起飛也要飛高一些避免受到地面效應影響。
Day 10:DJI Spark「曉」空拍機快手玩
前陣子路過三創,理所當然又會不小心晃到 DJI 台北三創授權店,剛好現場也展出了 DJI 最新推出的 Spark「曉」空拍機,關於硬體規格和操作方式可以看:
[科技] [相機] DJI Spark 空拍機:新台幣 15900 元起,全民空拍時代來臨
[科技] [相機] DJI Spark 空拍機:新台幣 15900 元起,全民空拍時代來臨
勞倫斯第一次見到實機,訝異尺寸和重量幾乎是口袋自拍機的程度,但是 DJI 招牌功能卻一個也沒有少,包含前視視覺系統、下視覺系統、機械增穩雲台、以及花俏的各種智能飛行模式。雖然四軸沒有摺疊機構,但軸距也只有 170mm,只要衣服外套口袋大一點的都可直接塞入,放進包包更是輕鬆,非常適合每天隨身帶著走的小傢伙。
超夯的 Spark 空拍機也準備開賣了,現場也有實機展示。
來看影片吧!
前方有前視視覺系統,可做臉部辨識,以及手勢控制。雙軸機械雲台看起來比 Mavic Pro 還強壯啊~
下視覺系統一樣可做地形和高度偵測。電池下方有金屬接點,方便直接充電。
短按+長按電源鍵開機後,對著臉進行臉部辨識後就能放飛嘍。
可以用手勢遙控自拍,現場妹妹拿著 Spark 感覺很心動~
喜歡嗎?帶一台回家吧!
Day 13:Mavic Pro / Spark 選擇題
DJI 新發表的 Spark「曉」空拍機,以小巧尺寸和更親民價格,讓翱翔天際的夢想距離地面更近一步。剛好去年推出的 Mavic Pro 也以摺疊機構設計,讓不少人猶豫究竟該選 Spark 還是 Mavic Pro 好。本次特地寫了一篇為文章,從外觀到功能一一分析兩款產品的優勢,讓你第一次選購空拍機就上手。
[科技] [空拍] DJI Mavic Pro v.s Spark 空拍機怎麼選:就用戶外航拍 / 室內自拍需求決擇吧
[科技] [空拍] DJI Mavic Pro v.s Spark 空拍機怎麼選:就用戶外航拍 / 室內自拍需求決擇吧
Mavic Pro 和 Spark 尺寸比一比。猶豫該選哪一台的朋友,可參考[科技] [空拍] DJI Mavic Pro v.s Spark 空拍機怎麼選:就用戶外航拍 / 室內自拍需求決擇吧
Day 15:空拍機墜機案例分析
今天這篇主題非常血淋淋!這些都是前輩們在 YouTube 分享的炸機影片,這些人為失誤造成的慘案,相當值得做為各位飛友的借鏡參考。以下就搭配簡單的分析,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返航,不要提控回家。
第一次飛空拍機就墜海 - 壹加壹
高空風速較高,超過空拍機的抗風被吹向外海,電量耗盡前來不及返回陸地墜海。
側面無蔽障功能,盲飛勾到高壓電纜後墜機。
無側面蔽障功能,盲飛撞到樹叢後墜機。
在風速大的狀態下穿越橋梁,擦撞橋墩墜海。
集結智能跟隨的災難,多半是視覺避障系統無法偵測較細小的樹枝和電線桿。
DJI Mavic Pro 飛行經驗談 - Mobile01 編輯吉姆林
無側面蔽障功能撞山、無視低電量警告墜湖。
再次感謝這些前輩的血淚經驗,還把炸機過程分享給大家。看完上述案例後,深深覺得如果能落實 Day 7 飛行計劃,應該可以避免不少炸機狀況。
Day 18:學習放棄的藝術
最近常跑林口龜山一帶,想說把空拍機帶著趁著空檔放飛一下,下車後發現公園內的樹葉不安份的搖晃著,打開 UVA Forcast App 一看風速接近 5 級風上限 10m/s,並不適合飛行。由於身邊有朋友發生過空拍機被風吹走的實際案例,也只能心痛繼續把空拍機放在包包裡。
現場環境不好真的不要勉強飛。
不建議飛行場合整裡:
- 自然野趣類:
- 周遭有鳥群活動 (麻雀、鴿子、白鷺鷥等)
- 有猛禽類空中盤旋 (老鷹、隼)
- 夏季傍晚大量蚊蟲 (蚊子、白蟻)
- 飛行器類:
- 輕航機
- 滑翔翼
- 飛行傘
- 熱氣球
- 天候狀況:
- 風速過高 (7m/s以上)
- 附近有閃電打雷
- 熱對流旺盛山區
- 冬季東北季風影響區
- 地面類型:
- 軌道系統上空 (捷運、台鐵、高鐵軌道為禁航區)
- 繁忙市區上空
- 活動場合上空
Day 20:夜航初體驗!儀器飛行訓練✈
第一次夜飛,才飛到 50 公尺就找不到空拍機了...
白天光線充足環境下飛空拍機,起飛降落多半都是用最直覺的 VLOS 目視飛行,並搭配螢幕操作的 EVLOS 擴展視距飛行。晚上飛空拍機則是玩全不同的世界,首先視覺避障系統因為光線過暗無法運作,亦無法達成視覺定位輔助的精準降落功能,因此一鍵返航的精準度不夠,如果起飛位置不夠寬敞,可能會在自動降落時發生危險。
再來是起飛不久後就無法做目視飛行,大概 50 公尺外外就無法清楚辨別飛行器的燈號,100 公尺外就什麼都看不見了;做 BVLOS 視距外飛行時,也會因為螢幕一片漆黑、或是參考點不明顯,無法達成 EVLOS 擴展視距飛行。
總之簡單來說,夜飛就是要學會 IFR 儀器飛行,看著遙控器和手機螢幕上的資訊判斷空拍機位置。此時將 App 主畫面改為 GPS 地圖和飛行航線或姿態球,確認空拍機方位及航向,再搭配高度資訊腦補出空拍機的位置,就能掌握位置和飛行。
Day 24:DJI 同樂會,緩存和直播選擇
今天在老地方練飛,因為開了直播透露地點,不久後竟然就出現資深機車媒體兼知名機車手套品牌老闆,帶著新的 Spark 二號現身 (對,這是他的第二台 Spark),馬上又再開一次直播LDS。
Spark 比起 Mavic Pro 小台很多,但穩定性還是滿不錯的。
沒營養的對話看看就好。
錄完直播後,才發現開啟直播後圖傳訊號就不會再存進緩存中,也就是手機內不會有緩存影片檔,必須要從飛行器 microSD 卡中取得影片檔案。當然對於重視畫質的人,本來就不會取用緩存的影片素材。
勞倫斯後來都把每次飛行用直播存在 YouTube 中備份,這樣當做每次飛行記錄挺不錯的,除了可以把有趣的內容馬上分享出來,而且也不會占據手機空間。
勞倫斯後來都把每次飛行用直播存在 YouTube 中備份,這樣當做每次飛行記錄挺不錯的,除了可以把有趣的內容馬上分享出來,而且也不會占據手機空間。
Day 26:iPhone 7 Plus 大螢幕手機圖傳信號消失解決方法
飛 Mavic Pro 以來,有個問題時常困擾著勞倫斯,就是使用大螢幕的 iPhone 7 Plus 時,有時 App 會出現無圖傳信號的狀況(但 App 還是顯示 Connected),經詢問 DJI 台北三創授權店以及先創國際,得到的回覆可能是因手機尺寸較大,導致 Lightning 接頭穩定性不佳,建議透過遙控器下方的 USB 端子另外接傳輸線使用。
使用 Apple 原廠 Lightning 傳輸線問題果然解決了,但視覺和握感都不甚滿意,尤其 Apple 原廠線突出的接頭嚴重影響握感,因此又上網找了其它傳輸線。剛好找到一款搭載 L 型接頭、 15 公分線長的傳輸線,就決定是它了!
用原本的 Lightning 傳輸線,偶爾會出線斷圖傳的現象。
使用 Apple 原廠 Lightning 傳輸線問題果然解決了,但視覺和握感都不甚滿意,尤其 Apple 原廠線突出的接頭嚴重影響握感,因此又上網找了其它傳輸線。剛好找到一款搭載 L 型接頭、 15 公分線長的傳輸線,就決定是它了!
拍賣找到的 Lightning 傳輸線,為 15 公分短線,不會讓線垂在遙控器外。
L型接頭,應該可以塞進原本遙控器的凹槽中。
接上去尺寸剛好一拜,完全不影響視覺和握感。
接頭完全隱藏,完美。
實測過後,只要 Lightning 接頭處能完整塞進遙控器縫隙內、不會被橡膠處擠壓到,大致上就能避免斷圖傳的狀況,總算能繼續用大螢幕看圖傳信號了。
Day 27:差點吃炸雞經驗談
今天直接影片介紹,請看。
Day 30:禁航區疑雲,DJI 會透過 App 監控走後門?
最近有一篇 「DJI 事件後,你還敢用小米智能家居嗎?」文章引起網民熱烈探討。內容主要講習近平在香港回歸中國 20 週年訪港,香港民航署特別於維港兩岸實施禁飛令,所有飛機、直升機,航拍機等一率禁止於該區飛行。DJI 透過 App 直接禁止 DJI 飛行器在禁飛範圍內飛行,引起遠端監控、走後門質疑。
香港民航署在席近平訪港期間,於維港兩岸實施禁飛令。
先不論 DJI Go App 是否會回傳資訊到伺服器,但本次引起討論的功能,其實叫做地理圍欄系統 (Geofencing) 。它屬於以位置為基礎的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LBS) 的一種應用,透過 GPS 以虛擬的柵欄圍出虛擬地理邊界,主要是阻止飛行器進入機場區域或核電廠等禁飛區。因此,當飛行器 GPS 座標落在禁飛區之內,就會禁止起飛;如果從外界飛向禁飛區,就會被阻止進入區域內。
香港地區 DJI 用戶,都收到飛行區域限制的通知。
DJI 近年新機種都已經將地理圍欄系統納入 FlightAutonomy飛行安全系統之一,並且在官網推出即時更新的 GEO SYSTEM 系統,可線上查詢飛行禁區之地理圍欄限制。DJI GEO 除了內建國際民航組織、各國空管對空域管制規定的禁飛區之外,還可即時更新臨時增設的禁飛地區,例如:山火現場、大型活動舉行地點、或重要人物巡視路線等事件。
DJI 因應香港民航署規範,在席近平訪港其間設立的飛行區域限制。
DJI 並非唯一採用地理圍欄系統的空拍機品牌,Intel 投資的優利 YUNEEC 品牌空拍機亦主打禁飛區功能,只是 DJI 挾著全球市占率 7 成以上市場,容易成為箭靶。隨著空拍機用戶激增,各種闖入禁飛區的新聞層出不窮、甚至造成干擾飛機起降等重大飛安為害,DJI 使用地理柵欄功能也是減少上述情形發生,做到社會責任、以及保護自我品牌的方式。
最後,你問 DJI 到底會不會透過 App 回傳資訊到伺服器?答案是會。但你會發現,你手機上的任何 App 幾乎也都會回傳資訊,如果真的害怕資訊外洩,比較建議你不要使用手機。
Day 34:無負擔的攜帶才有帶出門的動力
今天首度帶著 Mavic Pro 出遠門玩耍,過去看很多朋友帶著 Phantom 系列出遊,都直接占據一整個後背包的空間,再加上自己原本的行囊,移動總是不太方便。現在帶著 Mavic Pro 直接丟在機車車廂中即可,果然小尺寸才是願意帶出門的關鍵。
騎車出遊身上不用另外背著空拍機,只要把 Mavic Pro 丟在車廂中即可。
被 Sony A9 追焦的 Mavic Pro,特地開了運動模式。
猜猜看這是哪裡。
Day 37:自動返航,沒這麼聰明的智能機智
最近勞倫斯的朋友遇到一個新手炸機案例,是在公園放飛 Spark 用手勢控制時,因靠近左側的樹木改為遙控器控制,又覺得有點高(大概六樓高)就用「自動返航」功能,此時飛行器又開始慢慢往左邊升高,結果一直往上飛就掃到樹葉,從九樓高左右墜機.....
友人發升 Spark 按下一鍵返航,結果拉升撞樹柵機意外。
為什麼按下自動返航還會出現炸機呢?這就要從自動返航邏輯來分析。
自動返航(智能返航、智能低電量反航、失控返航)邏輯:
- 飛行器在設置安全返航高度以下↓:飛行器會原地上升至設置安全返航高度,再水平飛行至設定的反航點降落。上升過程中除了按下取消返航外,無法以遙控器播桿控制飛行器,有/後視障礙物感知系統的機種,會在上升過程中進行避障動作。
- 飛行器在設置安全返航高度以上↑:飛行器會直接從當前高度掉頭,水平飛行至設定的反航點後降落。
自動返航邏輯。
本次炸機重點就是「上升過程中除了按下取消返航外,無法以遙控器播桿控制飛行器」、「上升過程中除了按下取消返航外,無法以遙控器播桿控制飛行器」、「上升過程中除了按下取消返航外,無法以遙控器播桿控制飛行器」(很重要所以說3次),因為 Spark 只有前視避障,可能在上升過程中沒偵測到障礙物因此未出現避障動作。
返航高度,可依照需求調整。
如果是面對飛行器失控行為,可在 DJI GO 4 App 中設置「返航」、「下降」、「懸停」3種。建議依照飛行環境調整,例如空曠的場地可選擇「返航」,如果是在水面上飛行、橋墩做穿越、在市區間飛行,建議選「懸停」,以免自動返航過程中造成炸機。
失控行為,可設置「返航」、「下降」、「懸停」3種,建議依照飛行環境調整。
記住,對於較細的樹枝樹葉、電線、燈柱等條狀物,避障系統可能會無法偵測到。總之,別過度信任智能飛行,並且在每次飛行前依照環境和飛行任務調整不同的參數才是正解。
Day 41:炸機啦!先創送修流程紀錄!log檔取出教學
先說明,這不是勞倫斯吃炸雞,是勞倫斯好友新購入 Mavic Pro,然後在勞倫斯教學和見證首飛下,起飛不到10秒就電機停止從將近 1 公尺高度墜落案例。
起飛前已確認飛行模式(P-GPS)、飛行器電量(99%)、遙控器電量(100%)、遙控器信號強度(滿格)、GPS 訊號強度(滿格)和衛星數量(17顆)、模塊自檢模式也正常無紅字(IMU、指南針)。摔落後僅左後方電機下蓋和左下腳架噴出,可直接裝回,另外左下轉軸上方塑膠有裂痕,轉軸目測沒事。飛行器事後依然可正常操作。
炸機後檢視 DJI GO 4 App 中的飛行紀錄,搖桿並沒有做出內外八斷電機的動作。雖然事後依然完成了 3 顆電池的首航,但還是決定送修找出問題所在。
雖然吃了炸雞,但還是繼續完成 3 顆電池首飛。
隔日送修先創台北售後服務中心,有維修窗口可直接送件處理。為了判定炸機當下的狀況,須填寫一份飛控分析的資料收集問券,以釐清飛行器當下狀態。並且需要從手機取出 DJI GO 4 App 的飛行軌跡 log 檔,由手機連接電腦後,取出 Flight records 資料夾的檔案。
先創會將飛行紀錄 log 檔、影片檔案一併提交 DJI 原廠,由原廠比對上傳到雲端的軌跡檔及手機的軌跡檔一起看。最後原廠判定後會判定是否為人為因素、並請先創進行後續維修動作。
來到內湖的先創維修中心。
先創送修時,須填寫一份飛控分析的資料收集問券,以釐清當下飛行器狀況。
飛行紀錄 log 檔取出方式,需要由手機連接電腦後,取出 Flight records 資料夾的檔案。
- iOS版:
- 將手機/平板連接至電腦
- 使用 iTunes 導出飛行記錄:打開 iTunes 點擊 「App(應用)」→「DJI GO」→「Flight records (飛行記錄)」,按右下角「保存到」備份到電腦。
- Android版:
- 用資料線將飛行器連接至電腦
- 透過路徑「DJI\dji pilot\FlightRecord」將資料夾備份到電腦。
填完維修單,就等原廠判定啦。
Day 48:炸機後續,換新機一台!
上週朋友送修的 Mavic Pro,過了一週收到回覆了,原廠研判是機身有問題,直接更換一台全新機,這對於剛買不到一週就炸機的朋友是最好的結果了。這邊也顯現出購買代理商公司貨的優勢,不用自行寄送中國過程和繁雜的線上溝通過程,以先創為例,Mavic Pro 送修多半可在一週內確認狀況處理完畢,且具備在台維修能力,無須耗時數週時間往返中國送修流程,快快修快快回來飛真是最開心的事了。
來領新機!週末又可以開心來飛啦!
Day 54:颱風來臨前飛飛,我有60公尺高的腳架拍大景!
風景攝影愛好者總喜歡在颱風來臨前追大景,運氣好還有機會碰到火燒雲,趁著尼莎颱風的前夕,帶著空拍機去河濱碰碰運氣。經過大稻埕看到一整排腳架在等夕陽,心裡忽然一陣開心,看著大家只能在海平面等景,但我這腳架顯然高出許多。
趕下班來拍夕陽,MAVCI PRO 塞進隨身包包帶著上下班也不是問題。
手機上的大景。
雖然沒出現火燒雲,不過色調豐富的天空和雲彩還是很漂亮。
HDR 模式拍攝,喜不喜歡就看個人啦。
Day 56:意想不到的颱風後空拍日
這兩天台灣受到颱風攪局,台北風大到整棟大樓都在搖晃,北部還破了 21 世紀觀測到最大 14 級強陣風,原以為週末肯定沒得飛了,但隔天一醒來看到外頭是好天氣,立馬幫電池充電招招集好友來巡視災情。
首飛無故斷電的 Mavic Pro 苦主換新機後首飛。
颱風剛走,就來一個 Good To Fly 的好天氣!
雖然說好天氣,但馬上受到另一個颱風影響又開始吹起 4~5 級陣風,還好有驚無險完成飛行。詳情就看上面的影片啦~
Day 62:平凡的午後,漂亮的夕陽
週末又跟朋友相約午後放飛,這次兩台 Mavic Pro 和一台 Spark 跑到了淡水遠方的河堤, 避開老街的人潮和淡海新市鎮玩遙控飛機的玩家。在淡水河出海口、防波堤、夕陽的搭配下拍起來格外舒服。海邊風稍為大了些,不時跳出風速較大警告(估計3~4級陣風),但兩台 Mavic Pro 還是可以正常飛行,只是逆風時為了抗風鏡頭水平會歪掉,小台的 Spark 則不敢飛太遠。
這次也試著拍些動態追焦素材,無奈天色暗的太快,智能模式中的跟隨模式馬上就因為視覺系統關閉而無法作用,硬是用手動追焦拍了些素材。
慢慢的滑著 Gogoro,靜靜的看著夕陽,輕輕的吹著海風,一個簡單而美好的週末。
3~4級陣風不怕不怕,起飛拍夕陽。
還是喜歡這種俗稱「上帝視角」的 90 度俯仰視角,有種超現實感。
自己拍張夕陽自拍照?
今日最滿意的作品。
Day 68:智能跟隨體驗,自己追焦照自己拍
最近太陽很大,所以約了一大清早來練飛,今天主要是測試智能模式,包含智能跟隨、興趣點環繞等,嘗試一下拍人的效果,但發現興趣點環繞需要較大的目標物和範圍,因此就以智能跟隨為主。
自己拍自己到底害不害羞啊~
直接騎著 Brompton 來河濱,Mavic Pro 輕鬆塞在單車前方袋子。
知名 3C 編輯帶了一個很厲害的行動電源,竟然是有內建 AC 插座的!
巨大的行動電源塞在後背包看起來很剛好,看來可解決單日充電需求。
Day 69:用更高的視野記錄廢墟
這次算是難得有目的性飛空拍機,主題是來基隆和平島旁的阿根納造船場遺址看看,學習拍攝單一地景主題該如何運鏡。本次同時帶了單眼和空拍機,通通裝在相機包就一起出門了,再度見識到 Mavic Pro 收折後小體積的優勢,電池和遙控器則放在其他口袋就搞定了。
到了一個陌生環境,首先還是要先熟悉地形和環境,標示出可能發生危險的潛在因素。雖然自己也鮮少做到 Day 7 新手村 Part 5 提到的建立飛行計畫,但至少把前半段都檢視過一輪,並在腦中規劃適合飛行路線、運鏡方式後才開始放飛,實際飛行後有幾個運鏡自己還滿喜歡的。
到了一個陌生環境,首先還是要先熟悉地形和環境,標示出可能發生危險的潛在因素。雖然自己也鮮少做到 Day 7 新手村 Part 5 提到的建立飛行計畫,但至少把前半段都檢視過一輪,並在腦中規劃適合飛行路線、運鏡方式後才開始放飛,實際飛行後有幾個運鏡自己還滿喜歡的。
這次拍完後也馬上剪輯一支影片,因為很懶就直接用手機儲存的圖傳畫面,搭配 DJI GO 4 App 後製輸出,前後大概只花半小時。
阿根納造船廠遺址。
Mavic Pro 只佔據一顆長鏡頭的空間,好棒棒!
用更高的視野看果然完全不同啊,喜歡拍照的人就當做是一個幾十公尺高的腳架吧!
Day 99:沖繩飛行趣,日本空拍法規整理
總算帶著 Mavic 出國了!不意外的去了每年都會去的日本,不過這是頭一遭來沖繩,小時候聽大人都說沖繩就是比較大的澎湖,所以遲遲沒有把沖繩排入行程,天啊千萬不要聽大人胡說!
空拍機在日本受到嚴格的法規限制,在 2015 年日本就針對無人機而修訂的新《航空法》,針對 200 公克以上的飛行器進行規範。除了 A / B / C 三種禁飛區之外,還包含禁止在祭典、活動時,多數人聚集的場合上空飛行。多數人口聚集定義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4,000 人以上,因此總計有超過 1,300 處人口集中地區都無法飛行。
日本政府空拍機規範:(2015年制定)
- 僅限白天(從日出到日落)飛行
- 飛行時要隨時保持可目視(肉眼可見)空拍機以及週邊的情況
- 空拍機飛行時需保持與他人(第三者)與物件(建築物、汽車)30m以上距離
- 禁止在祭典、活動時,多數人聚集的場合上空飛行
- 禁止搬運有爆炸可能性的危險物
- 禁止使用無人機空投物品。 若在可飛行區域要進行上述活動,須先向日本國土交通局提出申請
有意願前往日本空拍的朋友,可直接查詢国土交通省:無人航空機(ドローン・ラジコン機等)の飛行ルール(日本國土交通局,無人飛行器(空拍機、遙控飛機等等)飛行規則),就知道所在區域是否可飛。
身為一位山西部落客,出國塞滿相機空拍機只是剛好。
日本《航空法》有明訂許多無人機的規則。除了在国土交通省確認外,也可簡單用 Hover App 查詢禁飛區域。沖繩除了市區外,也有滿多美軍軍事基地也都是禁飛區,往北邊走一點就對了。
這是其中一天住的民宿外面,搭配租的 mx-5 敞篷車一起帥一波。
空拍機拍上帝視角棒透了,以前自己拿相機是拍不出這種畫面的。
雖然10月風有點大,但避開風大的時段 Mavic Pro 還能撐住,風太大就不要冒險了 YouTube 上面一堆往海裡飛飛不回來的...
再一發清透的海水。
另外一天住在露營車!超屌!請看下面影片↓
躺在泳池邊玩空拍就是爽快~ 還是要看一下空拍機在哪嘿。
Day 111:換裝 Mavic 8331 靜音槳實測
DJI 日前發表新款 Mavic Pro 鉑金版,換上新的馬達和靜音槳,有效降低飛行噪音。這款 Mavic 8331 靜音槳經過重新設計,有加寬的翼面,以及重新設計的尾段造型,可減低運作時的噪音。
想必多數人應該比較想知道拿 Mavic 8331 靜音槳取代 Mavic 8330 原廠槳的效果,雖然原廠表示 Mavic Pro 換裝 Mavic 8331 靜音槳並不會等同 Mavic Pro 鉑金版的靜音表現(因為馬達的聲音也有差異),但實測後認為還是有明顯的差異,滯空停懸噪音降低了 4 分貝,連帶馬達轉速也降低 70rpm 左右。
Mavic Pro 鉑金版標配的 8331 靜音槳,也可以拿來給舊的 Mavic Pro 使用。
Mavic 8330(左)和 Mavic 8331 靜音槳(右)造型差異,有更寬的翼面,以及新設計的尾段造型。
實裝在 Mavic Pro 上,摺疊收納上方看起來和 Mavic 8330 沒差異。
下方和機身的接觸會比較多一些,收納的時候要稍微喬一下角度。
噪音實測,為了減少環境噪音影響和風聲干擾,選在室內測試,測得噪音為 45 分貝。
迨速噪音,8330原廠槳(圖左)和8331靜音槳(圖右)同為 63 分貝左右。
滯空停懸噪音,8330原廠槳(圖左)是81分貝左右,換上8331靜音槳(圖右)下降為 77 分貝左右,實際聽起來少了許多高頻音。
迨速轉速,8330原廠槳(圖左)是170rpm左右,換上8331靜音槳(圖右)小幅下降為 166rpm左右。
滯空停懸轉速,8330原廠槳(圖左)是574rpm左右,換上8331靜音槳(圖右)大幅下降為 502rpm左右,新的槳提昇更大浮力。
雖然在停懸噪音數字上只差了 4 分貝,但實際聽起來感受相當明顯,除了整體音量小一點之外,高頻區段的噪音降低不少。各種上升、運動模式極限測試受限於最近台北的爛天氣實實無法測試,但表現應該不會相去太選。
Day 300:太魯閣國家公園空拍申請
隨著空拍逐漸盛行,許多地區也開始禁止空拍機使用,必須要經過申請才能飛行,陽明山國家公園算是很早期例子,太魯閣國家公園也在寫文的這一年內禁止,同樣需要經過申請。這回勞倫斯就實際分享申請經驗。
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可直接線上申請,表格填寫亦有官方範例可參考,填寫重點是要將飛行計畫及地點盡量寫的詳細。如表格或地名填寫有問題,太魯閣國家公園風景管理處(以下簡稱太管處)會來電確認,無誤後就會來函通知,屆時帶著紙本資料就能光明正大的空拍啦。
主要將起降地點、補充說明(拍攝主題、飛行路線)等敘述清楚。
表單填寫完成送出。
可用案件編號查詢申請進度,如申請內容有問題太管處會直接來電跟你確認。
才一周時間,就收到申請核准的書面資料。
3c老實說 / 30天評測心得連載 / 投幣式編輯人生 / 氣象部落客勞倫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