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2

[機車] [心得] 重機日記06:HONDA CB1000R 開箱一週年心得(1年實測心得連載)

 重機日記06:HONDA CB1000R 開箱一週年心得(1年實測心得連載)
「如果車子不能讓你在每次上車時感到興奮,那它就只是個工具而已。如果你的車只是個工具,你不如去改搭公車」by Jeremy Clarkson。所以我第一台重機買了 HONDA CB1000R 2018 年式,以下就是長達一年的體驗心得。



買 HONDA CB1000R 的故事緣由,我已經寫在重機日記01:我下訂重機了!但是要等半年?系列第一集之中,連帶常見 QA 也整理成重機日記02:HONDA CB1000R 2018 開箱前十問,買重機最常被問什麼?曾經心動的各種車型也都寫在重機日記03:運動 / 復古街車抉擇,要年輕帥氣還是要老味耐看?甚至還獨立把重機日記04:2018 最夯街車 Kawasaki Z900RS vs. HONDA CB1000R 分析拉出來嘴砲一番。甚至許多人都鬧家庭革命的售價上,也寫了一篇重機日記05:買車被當盤子?為什麼台灣重機賣這麼貴談自己的看法。

時間回到 2017 年米蘭車展,本田發表全新 CB1000R 和 Neo Sport Café 車系時,我還在個人臉書上嘲笑這明明就是台很現代的車種,跟 Café 哪來的關連性,八成又是要騙騙不懂的人。直到親眼見到實車後,卻又被這融合現代與古典的造型給吸引,不知不覺掏出大人的塑膠卡片...半年後就成為台灣第一批 CB1000R 2018 車主啦。

2018 年發表大改款 CB1000R ,定位為 Neo Sport Café 新世代運動型咖啡車,顧名思義是一台以現代工藝打造、又帶有些復古外觀元素的運動街車。對比前一代口球版 CB1000R 已是相隔 10 年的大改款。

復古的圓形頭燈元素,θ 造型頭燈組日行燈環識別度高,遠近燈都採用反射式 LED 燈組,LED 燈也大幅縮減燈罩厚度,看起來帥氣十足。不過夜間暗處的照明表現並沒有太好,喜歡夜跑的人可能需要加裝外掛式燈組。

尾燈也是全 LED 燈組,半圓形復古風格包含導光調和 6 顆 LED 燈株。前後方向燈也都是 LED 燈。

外觀大量採用金屬件營造出貴氣感,全車車殼只有 6 塊塑膠件,少了環抱式車架和整流罩大方裸露的機械美感一覽無遺。

水冷排兩側的金屬造型護板,是新款 CB1000R 招牌特色之一,讓過去毫無設計感被隱藏的水箱兩側有了矚目的外觀設計。

偏低的一體式車把,較前傾的騎乘姿勢符合運動街車的期待,車把寬度頗寬控制起來相當輕鬆。

HONDA 這兩年採用無縫式油箱設計,從油箱連貫到座椅凹凸有致的性感曲線。油箱容量 16.2 L,根據經驗滿油騎到備用燈號亮起大概 200 公里左右。

油箱後側收窄造型並不是很好用雙腿夾持側掛,為了視覺美感還是會犧牲一些東西的。

似乎是高階車種才會使用這種紅色的 logo。

前輪規格 120/70ZR17,前雙碟採用 TOKICO 幅射對四卡鉗,搭配 320mm 浮動碟盤。

前叉採用 SHOWA SFF-BP 43mm 全可調倒立式前叉,這組前叉特色是左邊為壓縮和回彈阻尼,右邊為彈簧的分離式設計。

後避震為 SHOWA 單槍避震器,預載和阻尼可調,雖然不是多連桿系統讓人有些失望,但一般道路騎乘上其實沒有明顯差別。避震明顯偏向街車設定,出場避震設定較軟下沉量大,可以依照需求調整避震。

單搖臂真是美呆了,後輪規格 190/55ZR17,後煞車採用 NISSIN 單活塞卡鉗,且直接給你卡鉗下移。

單搖臂一直是高階車的象徵之一,粗壯的後搖臂看起來霸氣十足。

心臟延續 998 c.c. 水冷直列式 4 缸引擎、源自於前代 CBR1000RR(SC57)仿賽引擎,內徑 75.0 mm × 行程 56.5 mm,壓縮比 11.6:1,搭配 PGM-FI 電子燃油噴射。引擎內部經過調整,並加入 SP 版才有的緞造活塞,提昇整體動力表現。歐規和日規最高馬力 145ps/10500rpm、最大扭力 10.6㎏-m/8250rpm,台規版因配合法規調整最大馬力 87 hp/7,000rpm、最大扭力 9kg-m/7,000rpm,好在可以透過解馬力回復動力。

新舊款 CB1000R 動力曲線的差距,雖然是顆舊引擎但經過內部優化依舊能炸出更高的動力表現。

重新設計過的曲軸和變速箱外蓋,質感 up up,非常好看。

引擎下方的機油視窗,不用打開機油尺就能觀察油量。

新的進氣口設計,內部有整流板,提高轉速時可聽到進氣口大聲的「嘶~嘶~」聲,讓人跟著血脈噴張,不過戴隔音性太好的全罩式安全帽就聽不太到了。

對於直列四缸引擎令人詬病低轉無力現象,新款 CB1000R 全新設計空氣濾芯較舊款減少 50% 進氣阻力,也重新設計歧管提昇低速油門反應,更適合街車日常使用。不過這顆引擎還是需要 2000 轉以上才比較順暢,如果要有所謂「重機的加速感」則是要 4000 轉後才會開始,到了 8000 轉、10000 轉之後就是全新的世界了(燦笑)


CB1000R 採用線傳系統,油門以電子訊號(APS)輸入至 ECU ,再以電子油門控制引擎動力輸出。

ECU 會同時接收來自油門開度、車速、前後輪速、回轉角度等眾多資訊,綜合所有數據後以電子油門控制節流閥位置感知器、火星塞點火和噴油嘴。

新款 CB1000R 可調整馬力輸出(P)、扭力控制(T)、引擎煞車(EB),各可調整 3 段。另外可看到交車里程 3 公里。

電子油門好處是可切換動力模式,提供「Sport」「Standard」「Rain」模式以及「User」自定模式。如果要毫無保留的動力表現選 Sport 準沒錯。

變速箱為往復式 6 檔、也就是俗稱的國際檔,檔位明確,空檔相當好找。CB1000R 原廠有快排系統可供選配。

搭載滑動式離合器,減低降檔的後輪鎖死打滑,也讓離合器拉桿更輕鬆。

裸露的四缸街車可以看到四跟排氣管前段,是視覺上的滿足。

排氣管結構,性能車款少不了大大的便當盒,進階玩家會直接更換全段排氣管獲得更好的動力和聲音表現。

排氣管為單出雙排氣口設計,採用雙氣室結構導致尾段尺寸不小,訴求中高轉速時可夠不經由第二氣室排氣,帶來更高亢的排氣聲浪。

相當豐富的儀表,雖然沒有使用全彩 LCD 螢幕,但顯示的資訊量也不少。

液晶儀表功能介紹(ETC燈號為日規車)

儀表右上方的 LED 燈號,可設定超轉燈、ECO 模式等。

儀表可自動或手動調整背光亮度,晚上顯示也相當清晰。

從早期運動街車 Hornet 900 大黃蜂、以及前一代口球板 CB1000R 延續過來的單體背脊式車架,材質從鋁合金變更為高張力鋼材,重新設計的車架減輕 2.5 公斤。背脊式車架特性是引擎成為車架的一部分,因此引擎本體的剛性強度很重要;背脊式車架相較環抱車架較為柔軟,在過彎下傾角時車架會些微型變,讓過彎帶有柔韌操控感,不過在高速和激烈操架下,就會顯得不夠穩定。

背脊式車架,更能展現優美的油箱線條和引擎本體,尤其是接近水平的油箱底部線條,也讓 CB1000R 看起來更接近復古車元素。


背脊式車架還有另一個優勢,可縮小車體寬度,即使新款 CB1000R 座高達到 830mm,但雙腳踏地性不會太差。

座椅採假一體式設計,後座其實相當上翹,據說不太好座。

手套箱空間就別提了,但塞進行車記錄器主機不成問題。紫色為提供的車內工具。

簡單分享騎乘心得,比起傳統大街車,CB1000R 騎起來就像 600 級距的車種,軸距 1460mm 在穩重與靈活間取得平衡。騎乘設定是偏向運動街車,手把較低、腳踏較高較後些,營造稍前傾的騎乘三角,如果是大叔可能會嫌手把低了些,那你不如去買騎姿很大叔的 Z900rs

高速騎乘想趴車的話...這台車裸成這樣,沒有任何風鏡和擾流罩協助下,其實風阻相當明顯,更是考驗脖子肌耐力的 hardcore 表現。這台車一牽車就直接解全馬力,145hp 和 10kg-m 扭力在大多數路段都很夠用,加速時都會不自覺的會心一笑。

山路表現上,這具仿賽引擎在高轉速域能帶來很多的激情,只要在運動模式下油門敢大力轉開,前輪隨時會準備離開地球表面。前傾的騎姿在連續殺彎時會不自覺的想再趴下去一些,不過畢竟是街車設定還是有其極限,只要不是太激烈的操駕都還算可以應付。

長途旅行你只能把行李揹在身上,或綁在後座,或是找保母車。溫馴的四缸低轉特性,不會太趴的街車騎姿,騎長途並不會是太自虐的事。CB1000R 在市區和高速的油耗並不漂亮,大概是 14~15km/L 水準,也是目前本田官網中官方油耗最差的一台車;快速道路、郊區等長路段不蕭胚的話有機會挑戰 20km/L 平均油耗。

順便提一下,CB1000R 時速 50km/h 以上緊急煞車時,會主動閃雙黃燈警示後方車輛,讓行車安全多一分保障。最近幾款 HONDA 重機都加入這項功能。

CB1000R 可以享受街車輕鬆騎乘的樂趣,心血來潮又可以拉轉四缸仿賽引擎,體驗被踹飛的快感,允文允武的風格且相當好操控駕馭,果然是本田車一貫的風格。認真說缺點的話,大概就是油耗數字比較差,以及單搖臂不能用一般型駐車架。

大家最在意的動力閹割問題,這邊也簡單回答一下。所謂加速看扭力,尾速看馬力,台規版受到法規影響最大馬力從 145 匹縮減為 87 匹,但最大扭力只從 10.6 公斤米略下降為 9 公斤米,因此起步加速上並不會有明顯的差距,主要差異會是錶速 10-20 格,以及轉速在 8000 轉之後的事。台規版因為齒比與歐日規版不同,透過電腦解全馬力後,加速也會稍慢於歐日規,但尾速卻會更高一些。

這一年來,也開了【重機動嘴說】邊騎邊碎嘴新單元,聊聊車子的五四三,以下幾集是騎著 CB1000R 的心得,大家沒事假日或半夜失眠可以慢慢看。

這集影片是入手一個月後拍的首隻心得影片,包含車輛的特性、新手是否適合騎大排氣量重機。

一邊欣賞美麗的中橫公路太魯閣,一邊碎嘴長途騎乘的心得。

很喜歡花蓮的 193 線道,順便聊購買重機的 5 大疑問分享。

這集完全沒在講車子。

最後想分享一個故事。小時候有次去車展,某汽車品牌中除了展示汽車外,也擺了許多兩輪車款,有位二輪業務說到:「如果你開車去陽明山,通常要上了陽明山才有出遊的感覺;如果你騎重機去陽明山,只要離開車庫當下,就會有出遊的感覺」,當時聽到覺得業務在濠洨,不過在自己購入重機後,就完全可以印證這段話。不過重機畢竟是比較偏向個人和玩樂的交通工具,建議先評估好自己的預算可負擔,再來玩重機負擔會比較小些。

下一集,就來聊養 CB1000R 一年來花了多少錢吧。

欸過了一年還是很帥~


3c老實說 / 30天評測心得連載 / 投幣式編輯人生 / 氣象部落客勞倫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