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4

[網路] [心得] Facebook 調查粉絲團是不是廣告,粉絲團管理者災難將再度降臨?



有在經營粉絲團的小編們,應該都深刻感觸近幾年來 Facebook 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調整演算法,調整粉絲團貼文的觸及率、觸及人數,有些粉絲團的數字變高,但更多的粉絲團數字是下降的。當然 Facebook 是絕對不會承認任何事情,也不會告訴大家怎麼判斷、決定每則貼文的觸擊數,只會不斷的重複「我們是要帶給使用者更好的使用體驗」。

也難怪這一兩年來各種探討 Facebook 對粉絲團的陰謀論文章不曾間斷:


日前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 接受採訪時,被問到粉絲團的觸擊數時表示:

Q:什麼時候 Facebook 才會還我粉絲頁的觸及數量?

A:觸擊率這件事可以從兩方面來看,第一,愈常在朋友圈內出現的文章表示它愈好,而 Facebook 演算法就只會挑那些最好的文章給使用者;第二,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最棒的個人化報紙。
The Next Web 解讀為 Facebook 想要依照使用者的喜好,提供個人化的動態消息,因此直接導致了粉絲頁觸及率下滑的悲劇。Facebook 正在做的是滿足使用者的喜好,而不是粉絲頁推廣的貼文內容。

此外 Facebook 還宣布將在 2015 年 1 月 1 日更新使用者隱私權策略,「資料使用政策」中表示可以針對特定類型或特定廣告主的廣告做篩選,透過「你的喜好」,盡量投放每個使用者所喜歡的廣告,讓使用者可以針對廣告做篩選設定,而且粉絲團的曝光度將會大幅下降。

很明顯的,Facebook 讓你看你喜歡的、感興趣的、同一個圈圈內的粉絲團貼文內容。

筆者正好在最近收到 Facebook 跳出的粉絲團調查通知,感興趣就做了一下,下面有 15 則粉絲團貼文,會請使用者判定這些是不是廣告(ad),請使用者在「強烈不同意」、「不同意」、「沒有同意也沒有不同意」、「同意」、「強烈同意」選項中做選擇,作為 Facebook 對粉絲團的參考依據。




第一題,中央社粉絲團的新聞文章。


第二題,藤原紀香粉絲團的節目資訊。


第三題,動腦雜誌粉絲團的文章。


第四題,一個不認識的粉絲團,但顯然是遊戲的推廣。


第五題,另外一個不認識的粉絲團,遊戲組合的推廣。


第六題,Space.com 網站粉絲團的新聞。


第七題,美劇 Walking Dead 粉絲團的節目播映資訊。


第八題,專門分享怪獸卡車(monster truck)粉絲團的影片連結。


第九題,算是一個網路名人的粉絲團貼文。


第十題,樂高台灣粉絲團。


第十一題,愛出國粉絲團的貼文。


第十二題,Amazon 粉絲團。


第十三題,科技新報粉絲團的新聞。


第十四題,氣象達人粉絲團。


第十五題,第二則 Space.com 粉絲團。


總算問完了。什麼,傻傻按下「Rate More Posts」之後又會出現 15 題...



看完以上的問題,會發現每個人對於「廣告(ad)」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究竟是「廣告」還是「資訊」,取決於使用者對於該粉絲團的喜好度而定,對於喜好的議題、喜好的粉絲團,那麼貼文內容就是偏向「資訊」的傳達,這點在新聞、網站類型的粉絲團更是如此;如果貼文是帶往購物資訊,那就容易偏向「廣告」,但找對了人,這群人會認為這是有價值的資訊,因此營造品牌形象、找到對的粉絲、與粉絲真情互動,就成了這些粉絲團的首要目標。

台灣某 EC 網站行銷總監邱小黑也貼文探討了這個問題

不要再說『 Facebook 就是要你付錢才降低你的粉絲專頁曝光率 』這種鳥話了,粉絲頁增多稀釋你觸擊的比例本來就是個事實,而且你捫心自問:
1. 你發的訊息真的有被點讚的價值嘛?又是導購又是促銷,如果你不是行銷人員,身為一個消費者誰要點你讚?
2. 如果你是要導流量到網站去,按讚才按連結的人比例高嘛?別傻了,真心覺得讚會是發生在看到網站內容上的讚才是讚,貼文的讚絕大多數都是順手按讚而已,問問自己:你讚過的連結你真的100%都點進去過嘛?
3. 誰會要跟導購或是促銷發文互動,誰要跟沒有分享價值的內容互動?


沒搞清楚一般消費者到底要看什麼,直接不要做粉絲專頁比較快。沒有真誠真心的想要跟消費者對話及溝通,你只是想濫用一個免費的渠道,拜託別做社群行銷。批評完就要講怎麼做,如果你認真的把以下幾件事情都做完,我不相信你沒有觸擊率
1. Facebook 使用者分享目的其一,是在打造每個人的網路人格,網路人格可能是虛假的、是給掰的,但是 who know?重點是創造自我滿足感及虛榮心。你創造的內容有符合這個目標嘛?
參考範例: Muzik Online
2. Facebook 使用者分享目的其二,是在創造人與人之間的話題,時下在夯什麼,不分享不討論,害怕被臉友孤立無法參與話題,所以都要分享表示我有在參與,這是一個同儕的效應。你創造的能夠讓分享者共同討論呢?
參考範例: iCook 愛料理
3. Facebook 使用者分享目的其三,是在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之所謂『假厚道相報』,就算你是促銷、就算你是導購,你做出來『因降價產生的價值』有大到用戶值得分享的地步嘛?
參考範例: ASUS Taiwan 昨天的PadFoneS 6990特賣

好啦,這就只是收集大大們的分享、一點點自己的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