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 在 2013 年推出 SMAX 155 以來,結合 RV 和運動風席捲白牌水冷速克達市場,2016 年推出全新衍生車種 FORCE 155,在相同的車架和引擎結構下,換上更俐落的外型、更接近主流 125cc 車款的價格,有望成為新一代把妹神車。
這次是趁著 YAMAHA 推出 FORCE 24 小時試乘機會,騎了兩次心得體驗,也由於本身是 SMAX 車主,已經很熟悉軸距和馬力特性,會比較著重在兩台車的差異上。本次就從外觀開始,逐步介紹到行路體驗、置物空間。
延伸閱讀:
- [機車] [心得] YAMAHA FORCE、SMAX 155 選購分析:都市代步選 FORCE、長途休旅選 SMAX
- [機車] [心得] YAMAHA SMAX 155 水冷跑旅 2015 小改款分享(1年實測心得連載)
- [機車] [心得] YAMAHA FORCE 155 體驗心得:加速快更靈活,帥到沒朋友的新水冷跑旅
外觀:車格軸距不變,更緊湊的車身線條
FORCE 車架和引擎部分是沿用 SMAX 並微服修改,不過 YMT 巧妙為 FORCE 打造一副全新外觀,車頭有著類似自家 R3 和 TMAX 的雙頭燈和定位燈設計,車身線條也更為緊湊,整體視覺更具動感。車身尺寸從長度到寬度都有縮減,儀表上移到車手把上,減輕車頭的厚重感,電池前移也讓屁股短了 SMAX 一截,車重也較 SMAX 輕了 6 公斤。但 FORCE 整體車格還是接近 SMAX,比起 125cc 運動速克達依舊大上一截。
FORCE 可說是從 SMAX 延伸而來,賦予更動感的外型跑格。
車身尺寸長 1990 mm 、寬 715 mm、 高 1115 mm。
車架及引擎同 SMAX,軸距也跟 SMAX 一樣為 1405mm。
從車尾可看出 FORCE 有著更有稜有角的線條設計。
全新設計的 H7 雙燈車頭,與自家老大哥 R3 和 TMAX 呈現相同風格。
採全時點燈設計,頭燈運作分別為:1:電門關閉時 2:電門開啟亮定位燈 3:引擎啟動亮右近燈 4:切換左遠燈
尾燈為 5W 鹵素燈泡。
外露式車把設計,為 SMAX 和 FORCE 最迷人的特色,但 FORCE 原廠並沒有搭配平衡端子。
龍頭座護蓋造型經過重新設計,儀錶板上移到龍頭上方,剛好填滿淑女車 U 把凹槽處。
全液晶整合式儀表,結合時速表、轉速表、油量、時間、電壓、旅行里程、總里程。
輪框為 13 吋,造型與 SMAX 完全相同。輪胎尺寸分別為 120/70 R13、130/70 R13,原車配胎與 SMAX 不同。
前後碟設計延用 SMAX 設計,前 267mm 浪花碟盤+雙活塞卡鉗。
後 245mm 碟盤+單活塞卡鉗。
側置水平單避震系統,少了 MonoCross 貼紙。
延續 SMAX 四行程水冷燃油噴射引擎和鋁合金電鍍陶瓷汽缸,但 FORCE 為六期噴射標準,引擎出力也經過調整。空濾箱也同 SMAX。
側置水冷系統,水箱和水箱護蓋外型也和 SMAX 相同。
排氣管為符合六期噴設法規,並無延用 SMAX 設計。排氣管外蓋設計較為方正。
原廠內建後輪內土除,應該會讓 SMAX 車主很羨慕。
車身內縮,後土除造型更外擴,視覺上更有重機的fu。
7合1龍頭鎖+磁石鎖,鑰匙採新款設計,不同於 SMAX 和勁戰車系。
前腳踏空間和 SMAX 一樣小 (車友指正長度有稍大一些),前方兩側斜腳踏空間更小。
前置物空間較小,前掛勾設計改為塑膠設計。
車廂尺寸為 28.9L,可放入一頂全罩式安全帽,坐墊少了自動彈起功能。
電池前移到車廂前方,車箱長度因此變小。
引擎、騎乘特性:重新調教靈活性更高
即便採用相同車架和引擎設計,FORCE 從加速到整體騎乘表現都比 SMAX 輕快一些。同 SMAX 的 155cc 側置水冷引擎,根據小老婆機車資訊網上馬力機測試,馬力其實較 SMAX 小了半匹,但調整過動力曲線讓扭力峰值更提前湧現,起步到中速域的加速更快且流暢,沒有 SMAX 起步會明顯頓一下的感受。
重新調整引擎曲線最大扭力提前,FORCE 起步到中速域的加速性比 SMAX 好一些。
FORCE 騎乘靈活性也更優於 SMAX,除了修改副車架將電瓶前移至車廂前方外,整體車重減輕應該也是一大關鍵。FORCE 車重比起 SMAX 減輕 6 公斤乍聽之下沒什麼,但在相同車架和引擎且沒有刻意拔掉裝備之下,減輕這 6 公斤其實是一項巨大的改變,令人好奇究竟是從哪裡偷輕。
懸吊配置上,FORCE 前叉尺寸為 33mm 規格,原廠前叉設定比 SMAX 更軟些,後避震表現則相當接近。前後制動也都同 SMAX,前雙活塞卡鉗、後單活塞卡鉗,基本表現夠用。對於重度操駕車主,應該還是會調整懸吊系統,與 SMAX 共用下早有數不清的第三方前叉後避震可選擇,這也是 FORCE 的一大優勢。
雖然運動性提升,但 FORCE 軸距 1405mm 依舊是白牌速克達中較長軸距的車種,進出彎路線和速度掌握更為重要,對於騎習慣短軸距車種還是要重新適應,否則彎中外拋會是家常便飯。
FORCE 運動性也比 SMAX 還高,彎中靈活性更佳,但長軸距車種過彎路線和速度掌握也更重要。
SMAX 和 FORCE 北宜騎乘影片。
座姿:同樣緊縮的座艙設定
FORCE 座高 805mm,比起 SMAX 的 795mm 還更高些,但座墊造型有經過調整,雙腳其實能更輕鬆放到地板上。但說回來 FORCE 座姿設定和 SMAX 一樣都是較小的戰鬥騎姿為主,身高 175cm 以上的車主多半會覺得腿部空間較小,FORCE 還進一步縮減前方斜腳踏空間,習慣美式 RV 騎姿的人會覺得更小。
後座一樣很高,後座乘客依然會覺得是要爬上二樓。
FORCE 座艙設定一樣是較小,騎起來頗戰鬥。
另外一併提到儀表設計,這是在視覺上與 SMAX 明顯不同之處,由於將所有資訊整合在較小的單一液晶儀表中,辨別上也會較費神些。尤其是晚間自發光儀表是紅色底色,搭配黑色液晶資訊,反差度不夠大,較難用眼角餘光看清楚資訊。
日間、夜間儀表辨識度,夜間識別度沒有 SMAX 反轉液晶那麼好。
置物空間:變小但大致夠用
FORCE 將電瓶前移到車廂前方,導致車廂空間縮小些,但對於日常使用放入大包包,或是全罩式安全帽依然不是問題。也由於坐墊預留安全帽空間調整,全罩式安全帽要反放才能闔上,這項改變間接讓後座乘客乘坐上更為舒適,比較不會被坐墊凸起處頂到。
車箱容量 28.9L,較 SMAX 的 32L 略小,但日常使用應不至於影響。
可放入全罩式安全帽,但由於調整坐墊預留安全帽空間,安全帽要反方向放才可闔上。
前方置物空間也縮小,但依然可以放寶特瓶和搖搖杯飲料。
停車:還是很難停
即使車身尺寸縮小,132 公斤乾燥重和 1405mm 長軸距還是比 125cc 速克達大上一截,想要輕鬆停入停車位或移車依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加上 FORCE 黑色款式都採用消光烤漆,刮傷處理上會比較麻煩,建議走遠一點、或花點錢停付費停車場,善待自己的愛車。
照一般習慣車頭朝內停法,無論使用側柱(下圖左)和中柱(下圖右)都會讓車尾突出一截。
車頭朝外的停法,才有機會把車剛好塞進停車格中。
心得:更適合城市遊走的水冷勁旅
實際騎過 FORCE 之後,便能感受到 YAMAHA 強大的調教功力,FORCE 比起 SMAX 更適合在都市遊走,輕快油門反應和靈活度都超過原先期望,不會讓人覺得是台較長較重的車款,在窄小市區騎乘上明顯優於 SMAX。
長途騎乘上,縮小的前斜腳踏板、置物空間可能會稍微吃虧些,但扮演好 RV 角色依然不成問題。勞倫斯特地安排一趟台 9 線北宜公路 + 台 2 線東北角的半日旅程,FORCE 在蜿蜒山路比 SMAX 更得心應手,長途舒適性並不會輸 SMAX 太多。
FORCE 呈現出與 SMAX 不同的跑格,不得不佩服 YMT 調教功力。
價格策略上,FORCE 更進一步縮短與125cc 主流運動車款的價差,勢必會讓更多年輕族群直接上一階入手水冷引擎中置避震車款。但顯然是為了定位策略上的區隔,FORCE 拿掉 LED 定位燈和尾燈、雙黃警示燈是比較可惜之處,如果自行改裝第三方改裝品,價格就與 SMAX 無異了。
YAMAHA FORCE 賣場資訊 (30期零利率、送 Beats EP 耳機)
延伸閱讀:
- [機車] [心得] YAMAHA SMAX 155 水冷跑旅 2015 小改款分享(1年實測心得連載)
- [閒聊] [機車] Gogoro vs. YAMAHA SMAX 3000 公里體驗分析:代步速客達的選擇難題
- [機車] [配件] 隆盈 S100 D2 雙鏡頭行車紀錄器:Full HD 一鏡一檔,機車前後雙鏡頭高CP值選擇
- [機車] [配件] 五匹 MWUPP 導航手機支架開箱:靈活好調整,機車出遊好工具
- [機車] [心得] 騎機車必備安全觀念:防衛性駕駛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 [網路] [心得] 10 個不要買 Gogoro 的理由
3c老實說 / 30天評測心得連載 / 投幣式編輯人生 / 氣象部落客勞倫斯
Yamaha force 155 的汽油幫浦騎了3年就會壞, 要花4500元去換. 去網站找資料, 竟還有一堆在討論勁戰的汽油幫浦. 原廠零件是印尼做的, 這年頭Yahama品質真的很糟糕, 勁戰引擎聲比以前的迅光還吵.我不再是Yamaha的忠實顧客, 我用兩台機車學到了.
回覆刪除Dating for everyone is here: ❤❤❤ Link 1 ❤❤❤
回覆刪除Direct sexchat: ❤❤❤ Link 2 ❤❤❤
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