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賣日都過了幾小時竟然能買到 iPhone Air 當日出貨現貨,但也不意外,無論是三星 Galaxy S25 Edge 還是 Apple 的 iPhone Air,都是屬於較小眾的市場需求,畢竟為了輕薄必須對硬體做出取捨,已成為消費者選購時的最大考量:
- 較少的鏡頭數量
- 較小的電池容量
- 閹割的處理器性能
當輕薄手機維持旗艦機的價格,卻換得部分閹割的規格時,就需要伯樂的賞識,主要是特別在乎「輕」和「薄」這兩點的使用者,身邊聽到對 iPhone Air 有興趣的朋友,剛好都是非常在乎手機重量、且鮮少用望遠鏡頭焦段的人。偏偏就外顯的規格而言,較少鏡頭和較小電池是滿明顯的硬傷。
iPhone Air 沒有冠上數字,代表是全新系列。
iPhone Air 厚度僅 5.6mm,是史上最薄的 iPhone,但也別忘了 2014 年發表的 iPhone 6 厚度也僅 6.9mm,大家早已見識過手機能做到多麼輕薄,iPhone Air 對比起來似乎又沒這麼「wow」了,不足以像當年從牛皮紙袋拿出的 Macbook Air 那樣驚嘆世人。
我們看到 iPhone Air 用極端的方式,將主機板集中在上方、縮減成單一鏡頭配置、僅有 eSIM 單一配置,盡量為電池騰出空間。即便如此,Apple 還是推出專用 MagSafe 電池這種 DLC 方式擴增電量,其實 Apple 也相當清楚,多數消費者對電力的需求,高於對輕薄的期待。
iPhone Air 晶片主機板都塞在最上方突起處,為電池騰出空間。
這些輕薄機種更像是在為摺疊機練兵,S25 Edge 發表不久後就見到同樣走超薄厚度的 Galaxy Z Fold7,iPhone Air 也普遍被認為在為接下來的折疊 iPhone 鋪路,或許真的可以期待 2026 年了。
雖然 Galaxy S25 Edge 銷售未達預期,但後續同樣為超薄機身的 Galaxy Z Fold 7 折疊機則獲得不錯成績。
也有不少人提到曾經的輕薄手機代表:Ericsson T28。這隻 1999 年發表的手機(台灣在 2000 年上市),確確實實顛覆了 20 世紀消費者對手機的想像:
- 首款採用裡聚合物電池的手機
- 電池直接成為手機背蓋
- 外露的鎂合金背板
相較 iPhone Air 的輕薄,Ericsson T28 的輕薄更是打動當時的我。
延伸閱讀:
- [科技] [手機] iPhone 17 系列登場:規格整理、價格懶人包( iPhone 17 / iPhone Air / 17 Pro / 17 Pro Max)
- [科技] [網路] WWDC 2025 懶人包心得:Liquid Glass 新 UI 奠定 Apple 未來十年風格
- [科技] [手機] 三星 Galaxy Z Fold 7、Z Flip 7 發表:輕薄超有感,Z Fold7 搭載 2 億畫素主鏡頭、Z Flip7 多功能封面螢幕 4.1 吋滿版登場
- [科技] [手機] Samsung 極致輕薄旗艦 Galaxy S25 Edge 上市:6.7 吋鈦合金材質邊框,厚度僅 5.8mm、重量 163 公克
3c老實說 / 30天評測心得連載 / 投幣式編輯人生 / 氣象部落客勞倫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