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了這麼多年的車,一直以來少不了的月經題,就是關於換機油的里程或時間點。從國產品牌每 1,000 公里更換機油、到 Ducati 竟然敢打出每 12,000 公里更換機油,有著如此大的落差,究竟該如何判斷更換機油的時機呢?
我的答案都會是:看車主手冊怎麼寫。以手上持有這台 20~22 年式 JA55 型號 CT125 為例,我找了日規、泰規、美規的說明書來參考。有趣的是三本說明書給出了不同的機油建議更換里程,甚至連說明書排版也不同。大致來說初次 1000 公里換機油是共識,但後續更換時程就有不同的寫法。
🇹🇭泰規:每 6,000 公里、或每 1 年更換
🇺🇸美規:每 6,400 公里、或每 1 年更換
日規說明書,標示每 3,000 公里、或每 1 年更換
泰規說明書,標示每 6,000 公里、或每 1 年更換
美規說明書,標示每 6,400 公里、或每 1 年更換
一樣的車、一樣的引擎,卻有不一樣的機油建議更換里程,合理猜測是原廠考量各地用車環境不同所制定的數字。這裡指的用車環境並不是每個地區的氣候溫度濕度,而是車主平均行駛里程和平均車速。美國國土面積 962 萬平方公里,在某些州要盡力奔馳 1~2 小時,才會從這一個村到下一個店。泰國國土面積 51 萬平方公里,從 Google 地圖看大城市間的距離也是滿遠的。日本國土面積 37 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 11 倍,看日本 YTR 機旅影片動輒就是幾百上千公里起跳。
當行駛距離長、平均車速快,容易快速累積行駛里程,但引擎的總運轉時間,並不見得會比較久。有些競技車款是用引擎運轉「時數」來做為保養標準,這才是更精準的方式,例如飛機發動機同樣是用飛行小時在進行保養的。只是用運轉時數,顯然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因此自然就沿用著行駛里程判斷。
不同的用車習慣、行駛里程、平均速度,對於引擎實際運轉時數也會有所差異,不應用里程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
由於台灣本田並未引進 CT125,我們以台灣本田曾經販售的 Super Cub C125 和 Monkey 125 車款為例,泰規車主手冊是每 6000 公里更換機油,日規車主手冊是每 3000 公里更換機油,台灣車主手冊同樣為每 3000 公里換機油,說明本田認為台灣用車環境與日本相近。不過台本的保養廠是建議白牌提前到 1000 公里、或半年換機油就是了。
為何部分國產車款、或店家都會建議 1000 公里更換機油,除了早期引擎製作工藝精度較不足、容易產生磨耗鐵屑需經常更換之外,與機油本身也有關係。過往多半是基礎的礦物油和半合成油為主,抗高溫能力較弱較容易劣化,也容易隨著時間變質。現在越來越多全合成油,有著抗氧化性良好、生成酸性物質較少、不易變質、低揮發性、良好的抗腐蝕性、高溫不易劣化、不容易形成膠質與積碳等特點,機油比較不容易劣化有著更高的耐用性,這也是許多國際機車大廠紛紛拉長機油更換週期的主因之一。
- 礦物油 : 礦物基礎油+潤滑添加劑
- 半合成機油 : 合成基礎油+礦物基礎油+潤滑添加劑
- 全合成機油 : 合成基礎油+潤滑添加劑
用全合成機油,無論引擎潤滑度、清潔力、耐高溫等表現都比礦物油及半合成油好的多。
說到底,要照著原廠建議里程換,或提前換都是可以的。常拉轉暴力用車、常短途市區騎乘、或心理有疙瘩過不去都可以提前換。使用國際大廠全合成機油,照著原廠建議里程來換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都加便宜的礦物油和半合成機油,則可考慮提前更換。我的 CT125 一年只騎一千公里出頭,因此都是抓一年內更換一次。更重要的觀念也許是,要選用符合原廠規範的機油規格,包含 JASO 規格、SAE 規格、API 分類,以及學會定期檢查引擎機油尺,不要等開始吃機油了才在怪東怪西。
你以為機油尺是直接拔起來看就好嗎?來看看 CT125 的手冊吧:
1. 在平坦地面使用中柱把車力起來
2. 如果引擎是冷的狀況下,把車發動空轉 3~5 分鐘
3. 熄火,等待 2~3 分鐘
4. 拔下機油尺
5. 用布擦掉機油尺上面的油
6. 插入機油尺,不要轉
7. 檢查機油尺的油位在上限及下限之間
8. 將機油尺裝回去
3c老實說 / 30天評測心得連載 / 投幣式編輯人生 / 氣象部落客勞倫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